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时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有了很大发展,蜀地的丝织品“号为冠天下”。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丝织品和瓷器也是宋朝对外出口的主要产品,为朝廷赚回了大量财富。同时,市舶司的设立也有利的保障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宋朝从大量进口货物通过市舶司获得的税收,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六。
材料二:
朝代 | 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 | 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 |
西汉 | 19.8% | 80.2% |
唐代 | 43.2% | 56.8% |
北宋 | 62.9% | 37.1% |
“苏湖熟,天下足”
——宋代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江南地区在农业和商业方面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最终在哪个朝代完成?依据表格说明这种经济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对我们今天发展经济有何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材料二 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最终与辽、西夏、金分别议和。这使得宋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友好交往。
材料三 世祖忽必烈,因累世之业……至元八年,始改称元,摧灭弱宋,遂一天下。
(1)材料一表明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请结合所学知识用一例具体的史实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时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怎样的特点?请说出辽、金分别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3)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4)通过上述史实,谈谈你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
(1)观察下图将下列地点的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 元朝的首都:大都
B. 当时位于今越南南部的政权:占城
(2)据图指出元朝的对外交通主要的延伸方向。
观察下面的《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 玄奘西行求法的目的地:天竺
B. 玄奘西行的出发点:长安
阅读下列材料后判断:
长安是隋唐两代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也是发达的商业城市。长安城内东西14条大街,南北11条大街,划出108个坊,其中东市和西市各占两坊之地,长、宽各约1000米。市内有两条南北大街和两条东西大街,相交成“井”字形,四面立邸,中间则是各类行业的店肆,同类行业的店肆往往集中于同一区域。东市有220行,西市则有西域以及波斯、大食商人,是对外贸易中心,发达程度不减东市。宋代城市打破了坊与市的界限,商店可以随意开设,不再采取集中的方式。开封城内,到处都有商铺、邸店、质坊、酒楼、食店,而且还有晚上交易的夜市。城内还有多处供居民娱乐的场所,叫做瓦肆,里面有“勾栏”(歌舞场所)酒肆、茶楼。今存写实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如实地反映了当时开封城的风貌。入元以后,许多历史悠久的城市继续保持着繁荣局面,而且随着运河的恢复和海运的开通,在运河沿线和沿海出现了一批非常活跃的城市。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卷对应的题号后涂“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答题卷对应题号后涂“错误”;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卷对应题号后涂“未涉及”。
(1)隋唐时期,长安城内的商业活动集中在专门的“市”内进行。
(2)长安城内的东市是隋唐时期的对外贸易中心。
(3)在开封城内供居民娱乐的场所内,常设有“勾栏”、酒肆、茶楼。
(4)《清明上河图》为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所作。
(5)元朝时,新兴城市主要分布在运河沿线和沿海。
央视科教频道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激发了全民学习研究古诗词文化的热情、某班诗词比赛中有这样一道题目:“特点:豪放风格;成就:文学家、书法家;经典名旬: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符合题目要求的词人是( )
A.苏轼 B.李清照 C.岳飞 D.辛弃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