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并吸取其争取夺利导致分裂的反面教训。这从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
A.推动了近代的思想解放 B.促成了辛亥革命的发生
C.有益于近代的革命探索 D.激起了国内反清的高潮
1841年,林则徐在退职返乡时曾预言:“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下列史实能够证明他的预见正确的是
A.火烧圆明园
B.占领香港岛
C.割占台湾
D.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观察下表,导致表中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变化表
货物 | 旧税率(%) | 新税率(%) |
棉花 | 24.19 | 5.56 |
棉纱 | 13.38 | 5.56 |
斜纹布 | 14.92 | 5.56 |
A. 通商口岸的开放 B. 小农经济的破产 C. 纺织工业的发展 D. 协定关税的影响
马克思说:“代表陈腐世界的清帝国必然要在这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但它是基于禁止毒品的道义原则,而现代社会的代表大英帝国却是为了发财。”这场“决斗”的结果是清政府( )
A. 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B. 赔款白银4.5亿两
C. 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 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和谐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唐宋元时期的各种制度和政策对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依然有着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七年级某班探究小组围绕“和谐”这一主题,设计了以下探究任务,邀你一起来完成。
材料一:宋朝时期赋税缴纳情况
材料二: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幕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材料三:
村料四: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事关群众福祉和社会和谐稳定。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现象出现的原因(写出一点即可)?
(2)宋代初期的哪一重大举措直接促进了科举制的大发展?结合材料二,说一说封建社会实行科举制有什么作用?(写出两点即可)
(3)认真观察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指出从图1到图2,民族政权关系有何变化?从营造和谐民族关系的角度,除战争外,唐宋两朝在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上有何不同。
(4)阅读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当今时代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写一句话。(要求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不超过50字。)
唐朝是中国古代国力最强,历时最长的王朝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闻乐,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刘禹锡《百花行》
材料二:关于唐蕃之间交往的两幅图片
材料三:在贞观年间,一位伟大的僧人冒着生命危险西行学经求法,孤征沙漠,独步雪山历时17年,独行五万里……在天竺期间,他极力宣扬我国文化……
材料四:有关唐代社会风气的图片和诗句
(1)材料一中刘禹锡的诗句描写的是长安城人们赏花的盛况,反映了唐朝前期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的景象。据所学知识,唐朝前期出现了哪两个盛世局面?
(2)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共同见证了汉藏之间哪一历史事件?这反映了唐朝时期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
(3)材料三中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据他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一部书,记载了他游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这部书的名称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图和诗反映了唐朝时期怎样的社会风气?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唐朝时期最主要的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