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这则材料的内容出自
A.《劝世良言》 B.《变法通议》
C.《天朝田亩制度》 D.《资政新篇》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致巴特力尔上尉》:“在地球上某个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民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是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在历史的审判台前,一个强盗叫作法国,另一个则叫作英国。……我相信解放了的法国、涤荡了污泥浊水的法国一定会把这笔不义之财归还给被抢劫过的中国,这一天是一定会来到的。”这里提到的“夏宫”是指
A.虎门 B.圆明园 C.颐和园 D.承德避暑山庄
“(他)为官正直清廉,在江苏按察使任内,决冤狱,抑豪强,被百姓称为‘林青天’。任湖广总督期间,在汉口、长沙等地捉拿烟贩,收缴烟土、烟枪,设禁烟局,配制戒烟药丸,勒令吸食者限期戒烟,取得明显成效。同时,还在给道光帝的上书中指出:如果听任鸦片流毒,‘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里提到的“林青天”是指
A.林则徐 B.琦善 C.关天培 D.陈化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乾隆时,内阁学士胡中藻的诗里有“一把心肠论浊清”的句子,乾隆皇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居心?”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罪及师友。
(1)上述材料反映了清朝的什么政策?
(2)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中外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中外之间既有友好交往的一面,也有武力冲突的一面。
材料二 当世界发生日新月异的巨变时,大清王朝的统治者却对“天朝”的地大物博极尽夸张之词,对外部世界懵然无知。
(1)试举一典型事例说明材料一中“中外之间既有友好交往的一面”,并说出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2)试举二例说明材料一中“也有武力冲突的一面”。
(3)材料二致使清朝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对外政策?它导致了什么结果?对你有何启示?
诗曰:“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1)诗中的“盲目航东海”指的是什么?
(2)这首诗表现了鉴真怎样的精神?
(3)“唐风洋溢奈良城”表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