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某班兴趣小组围绕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进行分组探究学习,请你参与其中。 (第一小组:...

某班兴趣小组围绕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进行分组探究学习,请你参与其中。

(第一小组:了解人类文明财富)

地区文明成就

古代埃及

古代巴比伦

古代印度

古代中国

古代希腊

最古老文字

象形文字

楔形文字

梵文

甲骨文等

希腊字母

政治文明成就

金字塔是国王权力的象征。

     ,这是一部维护奴隶主利益的成文法典。

形成等级严格的种姓制度,佛教诞生等。

建立了完备的国家机器,西周实行分封制等。

斯巴达实行贵族政治。②     (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

 

(1)请结合所学相关史实,在①、②处填上适当的内容,把表格补充完整。

(第二小组:赏析艺术文明瑰宝)

(2)《步辇图》中接见松赞干布求婚使者的皇帝是谁?图2反映的时代主题是什么?

(第三小组:追忆思想文明先驱)

材料一:《李大钊文集》是李大钊一生思想变化、发展的忠实记录。诚如鲁迅先生所说:“他的遗文却将永住,因为这是先驱者的遗产,革命史上的丰碑。”

材料二:“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

(3)试简要举一例论证材料一中鲁迅先生的评价。材料二体现了伏尔泰的什么思想主张?

(第四小组:感受科技文明力量)

材料:“机器人革命”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说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了机器对人的体力劳动的替代,“机器人革命”则推动了机器对人的脑力劳动的替代……由于机器的功能延伸和对人的替代,单一生产单元中对人的需求量相对下降;随着机器复杂度的增加,实际上对产业工人在多领域的技能和编程,系统处理等方面的知识提出了更高要求。

——摘自人民日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

4)结合材料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何使人得到解放的?“机器人革命”对人们产生了哪些影响?

(第五小组:揭示人类文明奥秘)

(5)依据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说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1)①《汉谟拉比法典》;②雅典。 (2)唐太宗;人文主义。 (3)发表了《庶民的胜利》或《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平等、自由。 (4)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了对人的体力解放。影响:“机器人革命”实现了对人的脑力解放;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下降;对人的知识和技能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5)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这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是公民有权决定和管理国家大事,他们通过抽签的方式担任各级官职。特别是伯利克利执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开启了西方民主制度的先河。①处填《汉谟拉比法典》、②处填雅典。 (2)依据图片《步辇图》中接见松赞干布求婚使者的皇帝是唐太宗。结合课本所学,《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步辇图》所绘就是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图2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结合所学,文艺复兴兴起于14世纪的意大利,15至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它地方,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代表人物有但丁、达•芬奇和莎士比亚。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的代表作是《神曲》,达•芬奇的代表作有《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反映的时代主题是人文主义精神。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的后期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颂扬十月革命,指出它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并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李大钊第一个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成为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先驱。所以材料一中鲁迅先生评价李大钊“他的遗文却将永住,因为这是先驱者的遗产,革命史上的丰碑。”。据材料二“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可知,材料二体现了伏尔泰的平等、自由思想主张。 (4)依据材料“如果说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了机器对人的体力劳动的替代,“机器人革命”则推动了机器对人的脑力劳动的替代……”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了对人的体力解放。据“‘机器人革命’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有机组成部分。”“‘机器人革命’则推动了机器对人的脑力劳动的替代……由于机器的功能延伸和对人的替代,单一生产单元中对人的需求量相对下降;随着机器复杂度的增加,实际上对产业工人在多领域的技能和编程,系统处理等方面的知识提出了更高要求。”可知,“机器人革命”实现了对人的脑力解放,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下降,对人的知识和技能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5)依据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可知,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经济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也学会了——至少是在一定程度上学会了革命所必需的另一种艺术:灵活机动,善于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而迅速急剧地改变自己的策略。如果原先的道路在当前这个时期证明不合适,走不通,就选择另一条道路来达到我们的目的。

——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

材料二  1929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国民经济陷入绝境。……从1933年罗斯福上台开始,美国出台了《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等700多个法令,建立了全国工业复兴署、联邦紧急救济署等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使经济在1933年夏和1934年春开始小幅度回升,1936年和1937年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1939年国民经济形势得到完全扭转。

——据人民版《历史·必修二》整理

材料三

 

          美国、西欧、日本不同时期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的变化图

材料四  二战以来,交通运输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速了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

    ——摘编自《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另一条道路”指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作用。

(3)材料三的图示反映出西欧、日本二战后工业生产在世界上所占的比重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共同原因。

(4)材料四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什么趋势?

(5)上述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给经济崛起中的中国带来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201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462千米,这是上海到北京的空间距离。然而,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走了整整28年。多少危机时刻,多少重大关头,中国共产党人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推动了一次次伟大的历史转折。

——《在历史的关节点上》

材料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材料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回望过去极不平凡,从新中国成立到中华民族走上伟大复兴的今天,我们国家奋斗了70个春秋。其间,建设与改革的历程同样光辉而艰辛。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科技飞速发展、统一大业向前迈了一大步、外交事业进入崭新时期……不朽的业绩,定格在一个又一个的关节点上。

——人民日报《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1)指出材料一中“28年”的起止时间和标志性事件。

(2)长征中,中国共产党在:“危机时刻”和“重大关头”力挽狂澜,召开了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写出这次会议的名称、主要内容。

(3)请列举材料三中提到的“科技飞速发展”“统一大业向前迈了一大步”和“外交事业进入崭新时期”的不朽业绩各一例。

(4)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举出“70年来”我国在各方面取得成就的国内外有利因素各一例。

(5)阅读图片,如果要展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的光辉形象,应选择以下哪幅图片?图E这位领导人的哪一思想在哪一会议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查看答案

2020年初,一场疫情打破了春节的欢乐,打破了所有人的计划。学生返校的时间延缓,为做好“停课不停学”,揭阳市各地各校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将课堂搬到“线上”,将丰富的课堂知识送到每位学子身边,同学们能够在家上网课的关键性技术是(   )

A.计算机网络技术 B.原子能技术

C.基因技术 D.生物工程技术

 

查看答案

截止2015年4月,中国倡议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增至57个。这反映出(   )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以赫鲁晓夫改革和匈牙利改革为代表的苏联、东欧社会主

义国家先后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最终都失败了。导致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 允许私人小企业的发展

B. 推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

C. 开展了垦荒和推广玉米种植运动

D. 未能从根本上摆脱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