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材料中第二次“革命”

A.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终结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使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 【解析】 根据材料“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革命”指的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故B正确;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故排除A项;辛亥革命没有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故排除C项;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排除D项。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孔子创立的学派思想主张中对构建我国和谐社会具有积极影响的是

A.清静自然、无为而治 B.有教无类、温故知新

C.仁者爱人、以德治国 D.君权神授、自由民主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相应问题。

面对北洋军阀统治下混乱的政治局面,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为必须进行文化变革才能挽救民族危亡。他们发起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思想的解放。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引发了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的五四运动。工人阶级展现了强大力量,马克思主义广为传播,共产党早期组织相继成立。1921年7月, 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材料一:从1915年开始,一场新文化运动在中华大地上应运而生。这场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它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是什么?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乘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日渐增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材料三:五四运动之后,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一些地方相继建立共产党的早期组织。1921年7月,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相应问题。

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矢志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在孙中山等人的推动下,革命思想广为传播,革命团体不断出现,各地革命活动蓬勃发展。民主革命逐渐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1911年的辛亥革命,终于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落入袁世凯的手中。袁世凯上台后,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他破坏民主共和,复辟帝制,遭到举国反对。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的局面。

材料一: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为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他从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就开始从事武装反清斗争,屡败屡起,百折不挠。他先后建立了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并提出三民主义,使民族民主革命成为波涛汹涌的时代潮流。

(1)材料一中的“三民主义”是指哪三大主义?

材料二:1911年10月10日夜,武昌城内响起了激烈的枪炮声。次日清晨,革命党人起义成功。随后,其他各省纷纷响应,清政府的统治迅速土崩瓦解, 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也寿终正寝。为了这一天的到来,革命志士们进行了长期的武装斗争,付出了极大牺牲。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材料三:宋教仁《国民党欢迎会演说词》:“盖责任内阁制之要义,即总统不负责任,而内阁代总统对议会负责任是也。”“盖必使国会占多数之政党,组织完全政党内阁,方举责任内阁之实。”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部文献所规定的政体?

材料四:袁世凯上台之后,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解散国民党和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甚至公然复辟帝制。为了维护共和制度,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同全国人民一道,与北洋军阀政府展开了不懈的斗争。

(4)阅读材料四回答,这里的“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与北洋军阀政府展开了不懈的斗争”最主要的是指哪次“革命”和哪次“战争”?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相应问题。

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 求富”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然而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马关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为救亡图存,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积极推行变法,但最终遭到失败。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兴起,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帝国主义列强组成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一:洋务运动是晚清时期统治集团求强求富的自救运动。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不仅创办了近代工矿企业、交通运输业、电信业,而且编练军队,筹设海防,兴办教育。但是,洋务运动最终没能实现“自强”“ 求富”的目的。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

材料二: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蓄意挑起的一场侵华战争。它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并引发了后来的瓜分中国狂潮。1895年春,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议和。经过谈判,双方签订中日《马关条约》。《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 步深人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材料三: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谋求制度的变革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戊戌变法就是制度变革的一次尝试。由于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最终失败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揭开戊戌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什么?主持这次变法的是哪一位皇帝?

材料四:1900年,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为镇压义和团运动,发动了侵华战争。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夷、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相应问题。

19世纪中期,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法等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西方列强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幅员辽阔的中国。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年, 英法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社会危机。在内忧外患中,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了。这是一次规模宏大的农民战争,席卷了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者和外国侵略势力。

材料一:他在江苏按察使任内,决冤狱,抑豪强,被百姓称为“林青天”。任湖广总督期间,在汉口、长沙等地捉拿烟贩,收缴烟土、烟枪,设禁烟局,配制戒烟药丸,勒令吸食者限期戒烟,取得明显成效。同时,还在给道光帝的上书中指出:如果听任鸦片流毒,“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1)材料一中的“林青天”是指谁?

材料二:在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中,中国投入陆军兵力约10万人,水师约1万人,船只多系水质铁皮,铁炮质差,杀伤力小;英军约2万人,直接参战的陆海军约0.6万至0.7万人,出动战舰20艘,船坚炮利,战争以中国惨败和英国胜利而结束。

(2)材料二中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索是发生在1839年的什么事件?该材料认为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重要原因是什么?这是中国惨败的根本原因吗?为什么?

材料三:1842年,英国《伦敦新闻画报》载:“(《南京条约》)确定了千百万的赔款和源源不断的新鲜的茶叶供应,刺激了我们的贸易,永久割让给我们一座岛屿。总之,它让战争到达顶点,让我们(英国)获得的比想要的还多,让荣耀和利益不可阻挡地到来。”

(3)材料三中的“岛屿”是指什么?

材料四: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如何理解“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的含义。

材料五: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致巴特力尔上尉》:“在地球上某个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民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是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在历史的审判台前,一个强盗叫作法国,另一个则叫作英国。……我相信解放了的法国、涤荡了污泥浊水的法国一定会把这笔不义之财归还给被抢劫过的中国,这一天是一定会来到的。”

(5)材料五中提到的“夏宫”是指什么?

材料六:凡分田,  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  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6)材料六内容出自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