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摆头,便道是...

“……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摆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反映了

A.魏晋以来权贵子弟把持高官 B.隋朝开始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C.宋朝扩大录取名额良莠不分 D.明朝时采取八股取士的弊端

 

D 【解析】 依据材料“……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摆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意思是:(这本)是国家求得人才的计策,谁知道,变成了欺骗他人的技能。用三句话来申述题意,用两句话说破题目要求,在开头和结尾陈述一下,就说自己是有才的人。……就使他通过欺骗获得了较高的官位,也算百姓和朝廷倒霉。结合课本所学,明清时期,科举制度采取八股取士,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文体严格限于有固定格式的八股文,使得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造成许多读书人只会死记硬背,而不讲求真才实学。故材料反映的是明朝时八股取士的弊端。D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权贵子弟当高官的文字,A排除; 材料中涉及考试的只有“三句承题,两句破题”,不能反映分科考试选拔官员。B排除;材料“……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表达没有才学骗的高官,没体现宋朝扩大录取名额。C排除;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太祖曾作诗。“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导致诗中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明太祖

A.设军机处 B.设置行省制度 C.废除丞相 D.实行八股取士

 

查看答案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一部史学名著。我们能从书中查阅到的史实,应在下列示意图的哪一时期(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元史》记载:“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与都省为表里”的地方行政机构是

A.澎湖巡检司 B.行中书省 C.三司 D.宣政院

 

查看答案

元朝在中央设立了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这些机构的职能分别是(     )

A. 行政、军事、监察 B. 行政、外交、军事

C. 财政、监察、外交 D. 财政、军事、监察

 

查看答案

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下边的示意图对这一过程的完成作了形象的描述。图中对应的朝代应该是(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