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及世界范围迅速传播。疫病在带来灾难的同时也在促进人类...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及世界范围迅速传播。疫病在带来灾难的同时也在促进人类不断觉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将材料一中的史实补充完整。

材料二  从公元1300年前后一直到15世纪中后叶,欧洲地力衰竭,气候变冷,暴雨频频,妨碍了农业生产,饥馑随之蔓延开来。这些被称作“.上帝的惩罚之举”的顶点,就是黑死病以灾难性的规模传播。1347年,由寄生在老鼠身上的跳蚤携带的耶尔森氏鼠疫杆菌经地中海各港口传到西西里岛。1348年,传到了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和英格兰。1349年传到奥地利、匈牙利、瑞士、德意志各诸侯国和低地国家。1350年传至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和北欧。此后,又于1361—1363年、1369—1371年、1374—1375年、1380—1390年多次复发。

在整个14世纪里,黑死病在欧洲各地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一般说来,城镇中的死亡率要高于农村。在许多人口密度较大的城市,死亡率超过50%以上。在许多地方,尸体大多像垃圾一样被扔上手推车。据估计,在14世纪的100年中,黑死病在欧洲共夺去了2400多万欧洲人的生命,约占当时全欧洲人口的1/4。

——摘编自萧贺雄《鼠疫差点毁了欧洲》

(2)据材料二,概括14世纪“黑死病”危机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危机对欧洲思想文化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  19世纪前,各种协会和自治团体在城市公共卫生管理方面承担主要职能,但它们对此持不负责任的态度。19世纪中叶以后,伴随着工业化和随之而来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公共卫生问题出现:人口膨胀,拥挤、潮湿、没有采光及通风的居住环境,导致传染病横行。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政府通过制定公共卫生法的形式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其中的《公共卫生法案》表明政府下决心承担卫生责任。

——摘编自田明孝《19世纪英国的公共卫生观念》

(3)依据材料三,说出19世纪中叶前后英国公共卫生管理的变化。

材料四  2004年,中国针对亚洲的禽流感疫情与东盟(东南亚国家联盟)建立公共卫生合作机制,为东盟各国提供资金、物资和技术援助。同时,中国本着“及时、公平、透明”的原则,向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社会通报禽流感疫情信息,同世卫组织共同开展病例实验室检测和结果分析。

——摘编自张梦姣《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的中国参与》

(4)依据材料四,概括中国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方式。

 

(1)①曹操②《伤寒杂病论》③李自成 (2)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并多次出现反复;死亡率高。影响:人们对上帝产生怀疑,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动摇了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客观上有利于人文主义思想的复苏,有利于文艺复兴等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 (3)变化:由采取自由放任政策,地方自治到通过立法加强公共卫生的管理,强化政府责任等; (4)建立合作机制;为其它国家提供援助;公开并通报疫情;合作开展医学研究等。 【解析】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表格可知,208年,曹操率领军队和刘备在赤壁大战,张仲景写了《伤寒杂病论》,李自成在1644年攻进北京,故①曹操②《伤寒杂病论》③李自成。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西西里岛……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和英格兰……奥地利、匈牙利、瑞士、德意志各诸侯国和低地国家……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和北欧……”可知,波及范围广;根据所学和材料二“从公元1300年前后一直到15世纪中后叶……”可知,持续时间长,并多次出现反复;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城镇中的死亡率要高于农村。在许多人口密度较大的城市,死亡率超过50%以上……约占当时全欧洲人口的1/4”可知,死亡率高。根据所学可知,危机对欧洲思想文化产生的影响是,人们对上帝产生怀疑,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动摇了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客观上有利于人文主义思想的复苏,有利于文艺复兴等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 (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19世纪前,各种协会和自治团体在城市公共卫生管理方面承担主要职能,但它们对此持不负责任的态度……英国政府通过制定公共卫生法的形式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其中的《公共卫生法案》表明政府下决心承担卫生责任”可知,19世纪中叶前后,英国公共卫生管理的变化是,由采取自由放任政策,地方自治到通过立法加强公共卫生的管理,强化政府责任等。 (4)根据所学和材料四“2004年,中国针对亚洲的禽流感疫情与东盟(东南亚国家联盟)建立公共卫生合作机制……”可知,这是建立合作机制;根据所学和材料四“……为东盟各国提供资金、物资和技术援助……”可知,这是为其它国家提供援助;根据所学和材料四“……向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社会通报禽流感疫情信息……”可知,这是公开并通报疫情;根据所学和材料四“……同世卫组织共同开展病例实验室检测和结果分析”可知,这是合作开展医学研究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以来,凡大国崛起必然伴随着强大的科技创新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科技创新一直以缓慢步伐前行,直到英国工业革命才以爆发形态出現。这一时期,科技力量真正成为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对国家崛起具有重受作用的因素,并迅速带动、发展了一批对大国崛起有决定性意义的新产业和新的生产力,成为近代英国打造“日不落帝国”得心应手的工具。

材料二 (19世纪)工业革命极大地刺激了欧洲大陆各国进入工业化阶段。欧洲大陆的主要国家纷纷加了科技创新的步伐,伴随着推朝封建统治的制度化,资产阶级民主政体逐步建立起来。在法国大革命中诞生的拿破仑政权,很注意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其带来的新产业的推动下,欧洲大陆先后崛起了法国、德国两个强国。其中德国电气、化工、冶金、汽车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建立了超越英国的重化工业,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材料三 在20世纪大国崛起的过中,有两个大国--苏联和日本也依靠技创新科技能力的提高跻身大国之列。不过这两个大国的崛起与欧美大国的崛起有较大不同,作为“后发国家”,其政府在科技、经济的追赶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赵英《大国崛起与科技创新》

(1)举例说明材料一中的“新产业和新的生产力”的具体表现,它们与英国崛起之间有什么联系?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欧洲大陆实现工业化的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欧洲大陆工业化给国际关系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相关史实,分别说明“其政府在科技、经济的追赶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4)综合以上材料,分析科技创新与国家崛起的关系。

 

查看答案

近代以来,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各时期国家政府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与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清政府自身的角度看,洋务运动是场自救运动。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洋务运动则是一次较低层次的近代化运动。即使它自身有很多弊病,但作为中国近代化的最早尝试,它深刻动摇了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基础和结构。……这也意味着长期适应于农业社会和自然经济的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努力适应刚刚起步不久的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和商品经济的要求。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1898年)光绪下旨,“商务为富强要图,目应及时举办。”“富强之计,首在鼓励人才,各省士民著有新书;及创行新法;制成新器;果系堪资实用者:允宜悬赏以为之劝,或量其才能。试以实职,……给予特赏以昭激励。”

材料三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首先是思想上要变革。在落后的计划经济时代,人们看不到时间的价值。在市场经济时期,经济、科技发展的速度加快,时间成为了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市场主体之间的竞争,表面上看是产品、科技、信息等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更是人在时间利用上的竞争。深圳的崛起,中国的崛起就是例证。

——摘编自罗勇琼《对“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再认识)

材料四  在过去40年里,中国对基础设施投资的爆炸性增长、中国对先进技术的采纳吸收以及中国政府对经济发展发挥的巨大作用,都是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在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不断评估各项举措是否有效,并做出调整。近年来,中国经济加快转型升级……中国政府注重平衡“量”与“质”的关系,不单纯追逐经济增速,而是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思考增长方式的转变。如今,人工智能、机器人、区块链、金融科技、数字支付等新兴领域蓬勃发展,“中国智造”前景广阔。

——摘编自《中国改革开放深刻影响者世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历史作用。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洋务运动则是一次较低层次的近代化运动”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归纳光绪帝为实现“国家富强”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措施与近代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起到怎样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深圳崛起的原因。

(4)根据以上材料,请你为中国进一步稳步、健康地推进改革提出合理的建议。

 

 

查看答案

下图所反映的国际局势是

A.两极格局 B.一超多强 C.冷战格局 D.多极格局

 

查看答案

进入21世纪,欧洲人的归属感变得更加强烈了,因为人们可以切身体验一种触摸得到的欧洲。“触摸得到的欧洲”指

A.商品 B.欧元 C.欧共体 D.欧盟

 

查看答案

“划分欧洲势力范围的最后一幕,在1961年8月13日凌晨上演。在柏林的苏联占领区和另三个西方国家占领区之间,立起铁丝网,隔离起来,另外还围绕整个柏林修盖起围墙。围墙两边的家庭从此各自一方。”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朝鲜战争爆发 B.二战爆发 C.美苏“冷战” D.东欧剧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