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先贤们一直在探索中艰难前行。今年又是戊戌年,追忆一百二十年前的戊戌变法与随后的辛亥革命,它们的共同点有
A.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民心
B.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D.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以上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使中国开始走上富强的道路
C.刺激了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D.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展
“在改革范式上,这是史上第一次输入式改革,意识形态上的破冰难乎其难。而就其经济来说,这又是本民族从千年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惊险一跃’。”这场改革是指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这项条约是战胜者在炮口下强加给战败者的,它没有欧美国际协定中通常有的仔细审议。最讽刺的是,作为这场战争之直接起因的鸦片竟然只字未提。”该材料( )
A. 指出了《南京条约》的不平等性 B. 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C. 解释了鸦片战争名称的由来 D. 反映了中国外交条约制度的确立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隋代)西京(长安)太仓,东京(洛阳)含嘉仓、洛口仓……储米栗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
——(唐)杜佑《通典·食货典》
材料三: 河北、山东藩镇割据,租税不入中央,唐室的财政命脉,遂永远偏倚南方。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四:海外贸易的兴盛刺激了中国的内部生产……而在完全失去北方以后,偏安在南边的南宋,地方小了,人口少了,生活条件居然比过去还好。
——许倬云《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请回答:
(1)观察图一并结合所学,指出隋朝粮仓的选址特点,并分析其目的。
(2)结合所学,指出图二和图三的史料表现形式,材料二的史料表现形式,从史学研究方法角度,说明这两种史料之间有何关系?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导致“唐室的财政命脉,遂永远偏倚南方”的转折性事件是什么?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这一经济现象在中国哪个朝代最终完成?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用史实说明“地方小了,人口少了,生活条件居然比过去还好”的结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合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笫,一律委任官职……
——柏扬《中国人史纲》
材料二:载初元年(690年),武则天亲自主持考试,考生有上万人之多,连续考了几天。这次皇帝亲自面试选拔人才的考试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统计,武则天时期的10位宰相其中6位是出身的低级官吏和平民,晚唐官吏中也有14%出身寒门。
材料三:宋朝注重文教事业,人才选攫录取的范围放宽了,名额也成倍增长,逕渐形成了庞大的文官制度,扭转了尚武轻文的风气,宋代的考试实行糊名和誊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在考试内容上也进行改革,加大对儒家经典义理的阐释,加强语言表达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编自《宋朝选官制度: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改革时期》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隋朝选拔人才的创新制度是什么?前朝与隋朝选官制度的选拔标准有什么不同?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武则天对选官制度进行了怎样的改革?依据材料二分析这种选官制度有什么积极意义?
(3)依据材料三,概括宋朝选官制度的特点。宋朝选官制度的改革与宋朝哪一政策有关?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古代中国人才选拔制度的基本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