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北魏时期,佛教势力发展迅猛。但在太武帝拓跋焘时期,开始对佛教加以镇压,在讨灭北凉...

北魏时期,佛教势力发展迅猛。但在太武帝拓跋焘时期,开始对佛教加以镇压,在讨灭北凉后,将北凉的3万户佛教信徒迁徙到首都平城加以管制。由于人民精神的需要,具有麻痹作用的佛教并没有彻底断绝。到了唐朝时,山西佛教进入极盛时期,以五台山为中心的山西佛教社会地位也越来越高。下列有关这段材料的表述,理解正确的是

A.佛教于北魏时期传入山西 B.佛教思想迎合了人民的精神需要

C.佛教在北魏太武帝时期遭到毁灭性打击 D.山西五台山在唐朝时期成为全国佛教的中心

 

B 【解析】 根据“由于人民精神的需要,具有麻痹作用的佛教并没有彻底断绝。”可知,“佛教思想迎合了人民的精神需要”表述符合历史事实和材料所述,B符合题意;本题并未明确说明佛教传入山西的具体时间,排除A项;从题干得知佛教在北魏太武帝时期遭到镇压,但并没有彻底断绝,排除C项;“以五台山为中心的山西佛教社会地位也越来越高”并不意味着五台山是全国佛教的中心,排除D项。故选择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曾两次访问中国的希腊文学巨匠卡赞扎基斯有一句名言,“苏格拉底和孔子是人类的两张面具,面具之下是同一张人类理性的面孔”。下列能体现孔子“理性面孔”的是

A.以法治国 B.为政以德 C.中央集权 D.休养生息

 

查看答案

1988年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据推定墓主人是春秋时期晋国执政之卿赵简子。赵卿墓是迄今为止所见等级最高、规模最大、随葬品最丰富、资料最完整的晋国的高级贵族墓葬,共出土随葬品3421件,其中颇多精品,如鸟尊和虎形铜灶都是国宝级的珍品。以下能够与该考古发现相佐证的事件是

A.说明春秋时期公室衰微,大权旁落 B.符合三家分晋的史实

C.体现分封制度的等级森严 D.证明郡县制度实行的必要性

 

查看答案

制度改革事关国家长治久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朝建立后,忽必烈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1)材料一所指的制度是什么?元朝掌管全国军事和监察事物的机构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今我朝罢丞相,设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朝代管制的变化?

材料三:清朝沿用明朝制度,但因受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制约,皇帝集权受到较大影响。

(3)清朝康熙、雍正皇帝统治时期分别设立了什么机构强化君主专制?

(4)结合上述材料,归纳这些制度在当时起到的共同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隋王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取消了官吏任用的门第限制。开皇七年,隋文帝命诸州每年举送三人到中央参加秀才、明经两科考试。隋炀帝时又添设了进士科。

——剪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  她统治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说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概括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的选材标准分别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她”是谁? 试举两例谈谈她对科举制的贡献。

(4)材料三是宋朝什么政策的具体表现?

(5)通过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科举制的创立与发展有什么意义?

 

查看答案

宋元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描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材料三:北宋前期,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钢钱并行的货币。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该格局变化的趋向是什么?该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所引谚语,宋代哪两个地方已成为重要的粮仓?   

(2)材料二中海外贸易兴盛,最远到达什么地方?为鼓励海外贸易,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加以管理?   

(3)材料三中交子最早出现于北宋哪一地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