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2018年4月27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用身躯堵枪眼,为部队开辟通路”的特级英雄黄继光的英勇事迹发生在
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抗美援朝时期
电影《建国大业》中有这样一个场景: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邀请她北上参加会议。这次会议应该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大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改革是人类社会进步永恒的主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三》
(1)材料一中的“商君”是谁?结合所学列举“决裂阡陌”的农业措施。
材料二 书生坐谈误国,可为浩欢,且外国猖獗至此,不亟亟焉求富强,中国将何以自立耶!千古变局,庸妄人不知,而秉钧执政亦不知,岂甘视其沈胥耶?鄙人一发狂言,为世诟病所不敢避。
——李鸿章《李鸿章全集》
(2)材料二说的这一事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如何?
材料三 公元1866年,它还是一个相当于欧洲中世纪的民族,是一幅有田园风光的古香古色的漫画;到了公元1899年,它已经成了一个彻底西方化的民族,同最发达的欧洲列强处于同等水平,而且远远超过了俄国。
——[英]H.G.威尔斯《世界史纲》
(3)材料三中的“它”通过哪一改革成为“彻底西方化的民族”?该改革中以什么为口号,发展近代经济?
材料四 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美国总统)挽救了市场经济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4)材料四中“市场经济的新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5)结合四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的理解。
法治发展见证文明进程。法与时移,法治建设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共和国内部,平民为了与贵族阶层相抗衡,组建了平民会议,并公布了罗马第一部公民法。公民法的内容主要是有关罗马共和国的行政管理、国家机关及一部分诉讼程序的问题。……在对外战争的巨大压力下,贵族向平民的妥协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
——改编自吴杰华《古罗马的共和政体》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部法律文献的名称。分析该法律文献诞生的背景。
材料二 它确立的联邦制、三权分立制开创了世界先例,有利于维护美国的独立、统一和经济发展。但是,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和处在南方种植园奴隶制下的广大黑人不能享有这些基本人权,南北不同经济体制之间的矛盾并未解决。美国的联邦制度和民主制度仍有待完善。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2)材料二中的“它”指什么?结合所学写出它在世界史上的地位?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对民主人士黄炎培说:它是由全国各党派一起千斟万酌制定的,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剧本”。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被周恩来称为“剧本”,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什么文件?制定该文件的会议初步建立了什么制度?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4)材料四的内容最早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
(5)从以上各国的法治建设历程中,你得出什么认识?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受命于钦差大臣,后赴广东虎门销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
——摘自初中历史教学参考书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
材料二 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甲午大败对中国社会的最大影响是什么?“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揭开了哪一运动的序幕?
材料三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
——习近平在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根据材料三,概括五四运动的特点和作用。
材料四 1950年初,“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起草了《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从现在起……团结一心,合力建设一个新兴的中国,一个自由民主的中国……我们有充分的信念,我们是在朝着充满光明前途的大道上迈进,这个建设新中国的责任是要我们分担的。同学们,祖国在召唤我们,我们还犹豫什么?彷徨什么?我们该回去了。
——据央视大型综艺《信·中国》第三期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简要概括这封书信的历史背景。朱光亚在信中发出了什么倡议?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昌盛的,古代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为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1)根据所学知识将下面的古代亚非文明一览表填写完整。
发源地 | 文明古国 | 代表性的文明成果 |
北非的尼罗河流域 | 古埃及 |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
西亚的两河流域 | 古巴比伦 | 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① 》。 |
南亚的印度河流域 | 古印度 | 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反对种姓制度。 |
东亚的黄河、长江流域 | 中国 | 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文字 ② ,开始有了文字可考的历史。 |
材料二 中国古代曾积极同世界各国交流:汉朝有这样一条路,沿着这条路,东方的丝织品及冶铁等技术相继传至欧洲,西方的汗血马、音乐等也纷纷东来;唐朝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历经艰难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矢志不渝把盛唐文化传播四方……
(2)材料二中的“这条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地位?请列举唐朝“这样一群人”对外交往的一个事例。
材料三 列宁在1895年指出:“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写出这本书发表的时间和意义。
材料四 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4)依据材料四,概括文明交流互鉴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在世界文明融合的浪潮中,怎样做才能使中华文明更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