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改革之路——国家政策的制定和调整需与国情相符合,才能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材...

改革之路——国家政策的制定和调整需与国情相符合,才能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材料一 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为扭转局面,稳定政权,列宁开始了一次在生产力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富有创新意义的探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列宁的探索是指什么?效果怎样?

材料二 1933年罗斯福上任后,出台了《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等700多个法令,建立了全国复兴署、联邦紧急救济署等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罗斯福新政“新”在哪里?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有何作用?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围绕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开展的思想解放运动,促成了80年代初开始的改革开放第一轮高潮:农村实行联产承包,沿海设立经济特区等,从而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90年代初,伴随着“姓资姓社”问题的大讨论,中国开展了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将改革开放推向新一轮高潮,中国经济又一次快速增长。90年代末,围绕加入WTO利弊问题的争论,中国再次迎来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当时中央果断加快入世谈判,中国成功入世,实现了全面对外开放,从而使中国经济在新世纪头十年里实现快速增长。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改革开放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1)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2)国家干预经济。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加强了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 (3)改革开放的深化都伴随着思想解放;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改革开放解放、发展了生产力);改革开放在党的领导下,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改革开放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任意两条即可 (4)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我们要坚持该改革开放,增强创新意识。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可知,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结合所学知识,为此列宁于1921年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它是列宁对社会主义的有益探索。 (2)根据材料二“出台了《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等700多个法令,建立了全国复兴署、联邦紧急救济署等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并结合所学知识,罗斯福新政“新”在国家干预经济,对经济进行计划指导或宏观调控。“新政”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加强了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3)分析材料三,依据“中国围绕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开展的思想解放运动,促成了80年代初开始的改革开放第一轮高潮……围绕加入WTO利弊问题的争论,中国再次迎来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可知改革开放的深化都伴随着思想解放;依据“将改革开放推向新一轮高潮,中国经济又一次快速增长”可知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改革开放解放、发展了生产力);依据“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可知改革开放在党的领导下,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也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4)综合上述材料,从列宁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到罗斯福新政促进经济的复苏,再到中国改革开放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可以得出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我们要坚持该改革开放,增强创新意识;改革也要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路线,从国情出发,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侵略史,也是一部人民抗争史,更是一部中国各阶层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历史。

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近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你如何理解?

材料二 洋务军事企业始于60年代,在70年代达到高潮,在它达到高潮的同一时间里,出现了最初的洋务民用企业。两者之间,有着一种内在的联系,一方面,出使外国的人们通过观察,目睹了西人工商业的蒸蒸日上,初知由富致强,坚船利炮本非孤立之物。另一方面,西人入内地,折冲周旋之际,商务之事目远多于军事事目,刺激既多,遂生保卫“利权”之想。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洋务运动创办民用企业的原因。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怎样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 民国早期的持征是道德沦落、军阀割据……明显地,采取共扣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3)材料三中中国的“文艺复兴”指的是?结合材料二、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材料四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使中国逐步走向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

(4)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材料四中“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道路中的两个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历史事件。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和香料从原料产地向西,运输到中亚、伊朗、阿拉伯和罗马帝国的消费者手里,罗马帝国生产的玻璃器皿、葡萄酒等也在丝绸之路上大量流动。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都通过丝绸之路吸引了远方的信教者。

——《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丝绸之路的作用。

材料二 宋元时期,在工商业发达的基础上,海外贸易有所发展,由于当时西夏、辽、金、蒙古与宋对峙,宋军费支出浩大,不能不谋求广开财源,注目于发展海外贸易。南宋偏安江南之后,中西陆路交通几乎断绝,海外交通空前发达。

——摘自《中外文化交流史》

(2)据材料二,指出宋元时期的海外贸易和海外交通发达的原因。宋朝设立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材料三 1405—1433年,郑和前后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船队到达各地,先会见当地的国王、首领,赠送礼品,表示通好的愿望,邀请他们访问中国。接着,就同当地官僚官府和商人开展贸易,他们用丝绸和瓷器等从各国换回珠宝、香料和药材等。明朝中期,海防松弛,东南沿海奸商勾引倭寇上岸,共同抢劫分赃;16世纪后,一些欧洲殖民者,也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

(3)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什么地方?据材料三,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明朝中期以后,中国对外交往出现了与前代怎样不同的特点?

材料四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一带一路”使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价廉物美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装备。中国有实力投资海外,与急需资金的国家共同把握发展机遇。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今天我们建立“一带一路”的开放合作,反映了我国对外开放有什么新变化?“一带一路”建设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查看答案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期间,各国争相提高关税,世界贸易锐减2/3。这说明经济危机

A. 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B. 提高了国家竞争力

C. 加速了资本主义灭亡

D. 阻碍了经济全球化

 

查看答案

假如你在1936年踏上苏联的国土,你能看到的是

A. 列宁在领导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B. 书店里新出版的新宪法

C. 贵族宣读“解放”农奴的法令

D. 苏联军民开始抗击德国法西斯

 

查看答案

“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具有更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是独立活动。”“世界新秩序”指的是

A. 区域性组织活跃

B. 两极格局解体

C. 多极化趋势加强

D. 霸权主义盛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