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在1903年撰文指出:“所谓帝国主义者,语其实则商国主义也。商业势力之消长,实与海上权力之兴败为缘,故欲伸国力于世界,必以争海权为第一义。”在梁启超看来
A.帝国主义的目的就是开拓市场 B.能否争夺和维护海权关乎国运兴衰
C.帝国主义是发展商业势力的前提 D.海权的强弱决定了商业势力的大小
1863年11月,清政府任命英国人赫德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此后直到1911年,清政府授予赫德以多种头衔:按察使衔(1864年三品);布政使衔(1869年二品);头品顶戴(1881年);三代正一品封典(1889年);1911年追封他为太子太保。据此可知
A.清政府彻底放弃了传统的“华夷”观念 B.晚清涉外官员的设置呈新旧交替的特征
C.外国人控制中国海关标志着主权的沦丧 D.赫德为近代中国海关管理所作贡献甚巨
宋初在都城东京实行坊市分离、四周设围的坊里制。但随着商品经济及贸易之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多,坊墙因阻碍商品交换而被拆除,但宋廷要求在三更以前结束买卖。到徽宗时,夜市迅猛发展起来,甚至在繁华商业区完全取消了时间限制,出现“如去闹处,通晓不绝”的现象。这表明
A.经济发展影响到国家的经济政策 B.统治者定都必须考虑到经济因素
C.封建制度严重制约商品经济的发展 D.都城是统治者坚强的“政治堡垒”
很多成语典故源自春秋战国时期,如卧薪尝胆、围魏救赵、奇货可居、唇亡齿寒、毛遂自荐、朝秦暮楚、百家争鸣等等。这些成语典故反映出当时( )
A. 经济大发展
B. 政治大动荡
C. 文化大繁荣
D. 社会大变革
远离战争,拥抱和平,促进发展,是全人类共同的美好愿望。阅读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材料一
(1)观察材料一的两幅地图,说说图二与图一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地图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
材料二 ……(希特勒)侵犯俄国只是侵犯不列颠诸岛的前奏……因此俄国面临的危险也是我们和美国面临的危险。
——丘吉尔对德国侵略苏联发表的声明
(2)面对共同的敌人,各国逐渐走向联合,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的标志是哪一文件的签署?举一例史实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是怎样在军事上互相配合的?
材料三 美国总统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日本打垮了,你们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大规模突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割吞埃及,斩断通往地中海的一切通道。”英国首相丘吉尔说:“如果日本进军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而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为战胜法西斯做出了哪些贡献。
材料四 习近平指出,在各国彼此依存、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的今天,各国要对接彼此政策,在全球更大范围内整合经济要素和发展资源,才能形成合力,促进世界和平安宁和共同发展。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联合公报》
(4)综合上述四则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世界各国应该如何“促进世界和平安宁和共同发展”?
美国量子基金创始人吉姆·罗杰斯认为“19世纪是属于英国的,20世纪是属于美国的,21世纪则是属于中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的优越地位在十八世纪归功于优越的政治制度……在十九世纪初期则几乎完全归功于机械技术,纺织业、冶金业、采矿业等行业大量采取机器生产。……到1830年,英国已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
——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九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优越的政治制度是什么?英国在“机械技术”领域最关键的发明是什么?为什么英国能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
材料二 美国崛起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上半期。美国首先集中解决了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这个新兴的工业国家以重大科技发明为基础,在19世纪末迅速赶超欧洲强国。通过两次世界大战,美国获得了对欧洲的巨大债券和战争赔偿,实现了世界范围的财富从欧洲向美国的转移。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标志,美国完成崛起的过程,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权国家。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期,美国主导着全球经济、政治、科学和文化。
——据黄仁伟《大国兴衰的历史比较》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外交三方面分析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权国家的主要原因。
(3)下面一组图片从不同领域见证了中国的综合国力,请据此谈谈你对“21世纪则是属于中国”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