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的《新民报》曾用“走向和平建国之路,毛泽东为团结而来”为标题报道一则新闻...

近代中国的《新民报》曾用“走向和平建国之路,毛泽东为团结而来”为标题报道一则新闻,它说:“全中国人民的心里都在欢呼,欢呼着团结有望,和平前途有了保证。”该报道反映的事件是

A.中共七大的召开 B.抗日战争的结束

C.重庆谈判的举行 D.渡江战役的胜利

 

C 【解析】 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蒋介石的目的,一方面是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高瞻远瞩,以惊人的胆魄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这为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一线曙光,C符合题意;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了准备,A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抗日战争结束,B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渡江战役的胜利,D排除。故选择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孙中山将民族主义放在了三民主义的首位,把推翻清王朝同建立统一民族国家及共和制度相结合。这反映出三民主义(   )

A. 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B. 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口号

C. 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D. 代表维新派的思想要求

 

查看答案

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结束。该条约主要内容不包括(  )

A. 割地赔款 B. 五口通商 C. 协定关税 D. 严禁鸦片

 

查看答案

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岸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由此可见,清朝实行的政策是( )

A.闭关锁国

B.休养生息

C.轻徭薄赋

D.重文轻武

 

查看答案

老师带领同学们参观博物馆,在一组名画前,老师指着其中一幅对同学们说:“名画中有历史,从这幅画中我们可以了解宋代城市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这幅画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下面图片中的历史文物上均有文字,这些文字

A. 完整呈现了汉字的演变过程

B. 有印证历史史实的作用

C. 都体现了封建中央集权制度

D. 均以隶书字体进行呈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