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果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全球化大致经历了这...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果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全球化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阶,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

——摘编自白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

材料二  1990年后,全球经济开始为公众所注意。……支持新的全球经济的是通信技术的进展:半导体、纤维光学和卫星实际上已经消灭了地理上的距离,引起市场经济的日益一体化。……在迅速变化的全球经济中,世贸组织已发展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舞台,拥有行使决定的权力。

——摘编自《新全球史》

材料三  以美西方为中心的全球化体系创造出一个精巧而高效的“财富离心机”,在迅速“萃取”价值、创造巨额利润的同时,对气候环境、财富分配、民众健康等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抗疫实践深刻表明,在这个休戚与共的世界,只有携手同心、共谋发展,才能攻坚克难、同渡难关。中国提出的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将继续引领各国为升级版的全球化筑牢基础、增添动力。

——摘编自季思《以中国智慧破解全球化三大困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的主要理由。并指出早期全球化的主要途径。

(2)据材料二,归纳1990年后,全球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贸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3)据材料三,概括当前“全球化”的弊端。并说明推进全球化健康发展的“中国智慧”。

 

(1)理由:新航路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从此逐步确立起来。途径:殖民扩张和掠夺。 (2)推动因素: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在世界范围的扩展作用:成员关税水平普遍降低,贸易壁垒进一步减少,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3)弊端:主要以美国和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为中心;对气候环境、财富分配、民众健康等方面造成巨大负面影响。 中国智慧:按照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理念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解析】 (1)根据材料一“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下,率领船队横渡茫茫无际的大西洋,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因此“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的主要理由新航路开辟。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早期全球化的主要途径是殖民国家进行殖民扩张和掠夺。 (2)根据材料二“支持新的全球经济的是通信技术的进展……引起市场经济的日益一体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0年后,全球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由“在迅速变化的全球经济中,世贸组织已发展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舞台,拥有行使决定的权力。”可知,世贸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解决国际贸易争端,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3)根据材料三“以美西方为中心的全球化体系创造出一个精巧而高效的‘财富离心机’,在迅速“萃取”价值、创造巨额利润的同时,对气候环境、财富分配、民众健康等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前“全球化”的弊端,是主要以美国和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为中心;对气候环境、财富分配、民众健康等方面造成巨大负面影响。由“中国提出的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可知,推进全球化健康发展的“中国智慧”,是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理念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现代化历程》一书认为,中国1840~2000年这160年的现代化历程经历了三种道路的转化:一、1840-1949年10月前是中国“早期现代化”阶段,以资本主义现代化为主体;二、1949—1978年是“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带有苏联的“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色彩;三、1979年至今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在政治经济方面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材料二 中国道路之所以区别于其他道路,就在于它依靠理论指引方向揭示规律,统一行动,确保始终沿着正确方向不偏航。中国道路以制度为保证,……70年来,我们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各个领域形成了“四梁八柱”的制度体系,为新中国发展进步提供根本保障。

——《新中国发展面对面》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早期现代化阶段”中国为现代化做出了哪些努力?结局如何?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走上第二条现代化道路的首要前提是什么?中国转变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70年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形成了哪些指引方向的理论成果?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分别形成了哪些“四梁八柱”的制度?

(4)综合上述材料,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转变和成就,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周)以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按“授民授土”的原则,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的——中央与地方权力并存共容。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郡县制打破了传统领主特权,为全国大市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而传统农民在摆脱旧领主的人身控制之后,也发挥出巨大的生产积极性,他们第一次从底层产生了生产革新的冲动……他们已经破天荒地成为独立的生产机构,而不再是具有人身依附的农奴。

——摘编自《郡县制度与秦汉时期的霸业》

材料三有鉴于百余年间“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教训,宋太祖将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政权尾大不掉,作为现固本朝统治的根本方针。

——甘霖《变局》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体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二元”体制对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2)材料二所述郡县制在全国范围的实施始于何时?据材料二,概括郡县制的历史作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方镇太重”反映了哪一历史现象?宋太祖为“防止地方政权尾大不掉”采取了哪些措施?由此对宋朝统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古代地方治理制度变化的主要趋势。

 

查看答案

1955年万隆会议上,29个亚非国家集体发声,表达了不愿卷入美苏冷战中的愿望。这反映出

A.新兴民族国家争取独立发展 B.西方殖民统治全面崩溃

C.亚非国家一体化的进程加快 D.北约华约对抗日趋升级

 

查看答案

二战后,德国形成分裂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国内各民族矛盾的激化 B.受美苏“冷战”政策的影响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演变 D.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查看答案

《和平法令》宣布:“本政府认为,……俄国工人在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用最明确的、最坚决的方式要求的和平,就是立即实现的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此法令颁布的背景是

A.彼得一世改革 B.废除农奴制改革 C.十月革命胜利 D.新经济政策实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