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梦华录》记载:“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拥、牡丹楣、里瓦子、夜叉捆、象栩最大,可容数千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学习和接受了汉族先进的文化
B.北方人迁到江南,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C.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D.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政策
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由中国传人欧洲,促进了欧洲“发现世界”进而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科技成就是
A.造纸术
B.指南针
C.印刷术
D.火药
阅读书籍需要关注目录,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下图目录展现的内容主旨是
A.争霸与争鸣的春秋战国 B.秦汉大一统的封建国家
C.繁荣开放的大唐盛世 D.明清王朝的盛世余晖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对外交往历来都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展示。在我国对外交往的历史中,既有辉煌的过去,也饱受过近代的屈辱,如今的中国,正在逐渐影响着世界。阅读以下两段材料,利用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在当时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亚非许多国家的使节、商人、留学生、艺术家川流不息地涌向中国。唐朝派往国外的使臣、僧侣和到外国贸易的商人,也不绝于途。
——《新编中国古代史》
(1)依据材料一,唐朝当时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 “唐朝在当时世界上有享有很高的声望”?
材料二 北宋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专门机构管理贸易。高宗末年,世舶收入岁达二百万贯,超过北宋治平年间岁入的两倍多。
(2)依据材料分析宋朝海外贸易空前活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北宋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置专门机构管理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材料三 1405年至1433年,郑和前后七下西洋,带去中国的大黄、生姜、肉桂等药材;并从亚非各国带回乳香、龙诞香等特有的珍贵药材。郑和出使西洋时,从苏门答腊等岛带回苏泥、勃青、胭脂石等色种,对明代的瓷器制造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郑和长达28年的航海活动中,还曾到达印度等地。他们带去了中国的丝绸、布缎、棉布等产品,并从印度购回各种布类,各色手由被面等物品。
——选自《中国文化通史》明代卷
(3)当年郑和最远到达哪些地区? 依据郑和下西洋在对外交往中有什么历史意义?
材料四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商接触。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了与外商的经济往来,还代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
(4)材料四反映出清朝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5)从唐朝、明朝到清朝,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有何借鉴?
自隋唐以来,中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迅猛发展,各项发明创造层出不穷,下面让我们一起感受隋唐以来我们伟大祖国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吧。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球通史》评论道:“这一制度,中国推行了近两千多年之久;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
(1)材料一中“这一制度”指我国古代哪一制度?其正式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二
(2)材料二中图一、图二分别是唐朝时期的什么生产工具?
材料三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用英国著名科学史专家李约瑟的话来概括,就是“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同时我国古代科学技木比较重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在许多科技领 域中都有所体现。如印刷术的发展,特别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使快速、便宜且大量地生产文本成为可能。到9世纪,印刷的佛经 和儒家经典、日历、农书及大众书籍大量出现,尤其是在中国西南部。宋朝官员在巡视 乡村时会携带大量介绍农业技术的书籍,广为散发。
(3)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是什么时期的那一位发明人?
(4)明朝涌现了一批优秀的科技巨著。其中哪一部巨著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5)通过学习我们伟大祖国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你获得了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