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制度构建和政策实行都反映时代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把全国分为三十六...

制度构建和政策实行都反映时代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以后又增至四十余郡。郡下设若干县,县下有乡,乡下有亭、里。皇帝的政令,通过三公九卿,直达郡、县、乡、亭、里,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权化体制。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朝代实行的什么地方行政制度?

材料二 

唐朝前期人口统计图

(2)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前期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趋势形成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唐太宗把刺史(负责监察各州主要官员和豪强地主及子弟不法行为的官员)的名字写在屏风上,并把他们的政绩也写在上面,以便考察任用。刺史由他亲自选拔,县令由五品以上的京城官员推荐。贞观年间,出现了一大批奉职守法的官员。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3)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考察任用地方官的主要依据。

材料四  从本质上看,宋代只不过是残唐五代的延续,宋代之所以国祚长久,没有短命而亡,只是因为宋太祖断绝了武人专政的传统……宋代的中央政府管理体系多头分权,效率并不很高。

——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废》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太祖为断绝“武人专政的传统”采取的政策。据材料四,说一说这一政策的弊端。

 

 

(1)秦朝;郡县制 (2)趋势:增长快。主要原因:出现治世(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局面。(有具体的原因亦可给分) (3)主要依据:考察政绩、官员推荐。 (4)政策:重文轻武的政策。弊端:政府的办事效率不高。 【解析】 (1)依据材料一“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以后又增至四十余郡。郡下设若干县,县下有乡,乡下有亭、里。皇帝的政令,通过三公九卿,直达郡、县、乡、亭、里,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权化体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秦朝在地方实行的郡县制度。在地方上,进一步废除了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仔细观察材料二示意图可知,唐朝前期人口数呈现增长快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唐朝出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这样的盛世局面,使得唐朝经济发展,社会安定,人口增长。 (3)依据材料三“唐太宗把刺史(负责监察各州主要官员和豪强地主及子弟不法行为的官员)的名字写在屏风上,并把他们的政绩也写在上面,以便考察任用。刺史由他亲自选拔”可知,唐太宗考察任用地方官的主要依据是考察政绩;据材料“县令由五品以上的京城官员推荐。贞观年间,出现了一大批奉职守法的官员”可知,唐太宗考察任用地方官的依据是官员推荐。 (4)依据所学可知,宋太祖为断绝“武人专政的传统”采取了重文轻武的政策;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到宋太宗时期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严重束缚了统军将领的指挥权。据材料“……宋代的中央政府管理体系多头分权,效率并不很高”可知,重文轻武的政策使政府的办事效率不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金、南宋、西夏形势图》

(1)如图中建立金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2)小历认为如图反映了南宋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特征,他的观点正确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诗歌也是历史重要的载体。下列诗歌不能够反映中华民族交融的是

A.“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B.“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中禾黍”

C.“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查看答案

“市井经纪之……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义复开张。如要闲去处,通晓不绝……”。这一现象

A.发生在唐朝前期

B.出现于北宋都城东京

C.是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

D.反映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查看答案

毛泽东写道:“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成吉思汗的功绩主要是

A.灭亡西夏 B.统一蒙古 C.建立元朝 D.定都大都

 

查看答案

从诗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中我们主要感受到了

A.宋朝经济的繁荣,祖国河山的壮美

B.统治者不思收复失地,只想偏安一隅

C.人民生活的安逸,文化艺术的繁荣

D.国家分裂和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