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1月,依当时的教育部颁令,凡国民学校低年级国文课教育也统一运用语体文(白话)。这主要反映出新文化运动
A.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 B.使国人受到了民主科学思想的洗礼
C.推动了白话文的普遍使用 D.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片面性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后,着力营造“兼容并包”和“思想自由”的学术研究氛围,聘请了陈独秀等一大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到北京大学任教。这有利于北京大学
A.培养更多的科举考试人才 B.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
C.成为我国第一所高等学府 D.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培养人才
山东巡抚孙宝琦致清政府责任内阁电:“今日各省民情,如决江河。然察其所为,绝非种族相仇,实渴望共和政体。”上述电文出现的背景是
A.太平天国达到全盛 B.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
C.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D.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
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都有分割中国领土的想法;而俄国志在用其他条约获得中国东北的领土;英、美则以商业利益为重,希望保持中国门户开放,并对日、俄的野心感到不安;最后达成的协议,没有要求清政府割地,而只要求巨额的赔款。这一“协议”指
A.《望厦条约》 B.《黄埔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迷梦,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一“思考”
A.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开端 B.推翻了清王朝封建统治
C.使谋求制度变革提上日程 D.使中国建立了民主政府
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评价近代某一条约说:“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且“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