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在小说《春蚕》中写道:“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天贵起来。”对此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A.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 B.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自然经济的冲击
C.国人产生崇洋媚外的心态 D.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曲折发展
在南宋都城临安,“本地人开酒馆也往往仿效汴京的旧俗,在门前张挂驴子灯;开茶馆则学北方张挂名人画像。更有趣的是,北人在吃笼饼、蒸饼的时候习惯于先去掉皮,原本是因为北地风尘比较大,但南方人也跟着学,去了皮才吃。”材料表明宋朝时期北方人南迁
①带来先进生产技术 ②带来新的风俗习惯
③导致经济重心南移 ④促进南北文化交融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一千三百年前,崇敬佛法的日本国长屋王造了千件袈裟,布施给唐朝众僧。袈裟上绣着四句偈语:“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后来,鉴真和尚听闻此偈,很受触动,决定东渡日本,弘扬佛法。材料体现出
A.古代日本佛教文化传播广泛 B.唐朝时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
C.唐朝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气象 D.鉴真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
“马到成功“蕴含着人们对事情成功的美好祝愿,下列“马”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书中的是()
A.
B.
C.
D.
《诗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说明了
A.大臣全部由周王任命 B.诸侯受封的权利与义务
C.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 D.周王直接控制全国土地
材料一:到了宋代,瓷器逐渐成为中国对外输出的大宗货物,宋人记载“舶船深阔各数十丈,上任分占贮货……货多资器,大小相套,无小隙也。”特别是广州、明州、杭州等地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大批瓷器从这些港口启运,源源不断地销往亚洲、非洲各地,其中尤以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居多,销往埃及和伊朗的数量也很可观。
——据万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西文化交流》
材料二:海上丝绸之路把丝绸远销海外,古代南亚、东南亚各地人民都喜欢穿中国丝绸制成的简裙,在中国文献中,东南亚人民“以帛缠首”的记载比比皆是。日本出现了仿制“唐绫”(中国丝绸)而发展起来的“博多织”纺织法。海上丝绸之路远远不只是向外传布丝绸,还把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如指南针、火药、造纸、活字印刷术、瓷器、医学、中草药等传布到世界各地。
——据陈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1)据材料指出瓷器在宋代对外贸易中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对外贸易繁荣的原因。
(2)据材料,中国丝绸外传产生了什么影响?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海上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