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一刻也不停止理论思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

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一刻也不停止理论思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海军像一棵树,只有在合适的土壤中才能开花结果。

——严复(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

(1)北洋水师最后的结局如何?你认为“合适的土壤”指的是什么?

材料二 《天演论》……像野火一样,延烧着许多少年人的心和血。

——胡适(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2)《天演论》的什么主张“延烧着少年人的心和血”?胡适等人所倡导的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什么?说一说胡适和严复思想的共同之处。

 

(1)北洋水师在1895年威海卫战役中全军覆没;社会制度。 (2)“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民主”和“科学”;认识到要改变现状,必须学习西方的长处。 【解析】 (1)第一小问:北洋水师在1895年威海卫战役中全军覆没。黄海海战后,清军主帅李鸿章命令北洋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避战保船”,日军由此夺得黄海制海权,1895年,日军陆海两路围攻威海卫,北洋舰队腹背受敌,全军覆没。 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海军像一棵树,只有在合适的土壤中才能开花结果。”可知,“合适的土壤”指的是社会制度。 (2)第一小问: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认为要救国,只有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他译著的《天演论》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步观点,启发了当时中国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 第二小问: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在陈独秀的率先倡导下,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批知识分子,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发起新文化运动。 第三小问:因而严复和胡适思想的共同之处是认识到要改变现状,必须学习西方的长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深入,甲午中日战争是个分界线,之前列强的侵华方式主要是“贸易+特权”,之后则变为了“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 甲午战后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

B. 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 《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

D. 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查看答案

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次战争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查看答案

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它使全中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个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查看答案

有学者评价,“这场战争是一场最具关键性的海上战役,孤臣无力回天,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它的胜负改写了中国历史”。这场战争是指

A. 中英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查看答案

《清史纪事本末》:“及甲午败于日本,各国租借港湾之事,相逼而来;瓜分支那之说,沸腾于全球。于是国人大哗,志士奋起,痛论变法之不可缓,帝亦知非实行变法,不能立国。”下列历史人物,不属于材料中“志士”的是

A. 严复

B. 邓世昌

C. 梁启超

D. 康有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