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的思想出自
A.《论语》 B.《韩非子》 C.《孟子》 D.《道德经》
下列三幅图片内容蕴含的共同的历史价值是
A.说明我国古代重视科技发展 B.彰显了中国文化的独创性
C.体现了中外友好往来 D.反映中原文化悠久灿烂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士不同分割的一部分,维护祖国统一是每一位炎黄子孙的责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
(1)元朝在图画圈处设置哪一机构管辖?
材料二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下设台湾、风山、诸罗三县。沿海人民大量移居台湾,改变了台湾地旷人稀、劳力缺乏的状况。从17世纪晚期到19世纪初,台湾的汉族人口由原来的20万增加到200万。大陆移民和当地居民共同劳功,大大促进了台湾的开发。
——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2)依据材料二,回答设置台湾府的影响。
材料三(1895年)某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群情激愤,纷纷表示“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坚决反对割让台湾。在5个月的时间里,台湾军民共打死打伤日军32000多人,表现了强烈的爱国感情和抗敌御侮的斗志。
——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3)材料三中的“某条约”是指什么?“坚决反对割让台湾”表现了台湾军民哪一爱国情感?
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一刻也不停止理论思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海军像一棵树,只有在合适的土壤中才能开花结果。
——严复(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
(1)北洋水师最后的结局如何?你认为“合适的土壤”指的是什么?
材料二 《天演论》……像野火一样,延烧着许多少年人的心和血。
——胡适(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2)《天演论》的什么主张“延烧着少年人的心和血”?胡适等人所倡导的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什么?说一说胡适和严复思想的共同之处。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深入,甲午中日战争是个分界线,之前列强的侵华方式主要是“贸易+特权”,之后则变为了“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 甲午战后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
B. 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 《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
D. 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次战争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