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据1846年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据1846年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经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

——摘编自《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二1895-1913年民间资本厂矿企业地域分布

 

总计

上海

武汉

天津

广州

杭州

无锡

其他

厂矿数

549

83

28

17

16

13

12

380

资本额(千元)

120288

23879

17240

4219

5791

1552

1422

66185

 

——摘编自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三抗战前,中国数量有限的工厂,大半集中于沿海省份,“七七”事变后,政府即下令沿海各厂矿迁入内地。从1937年7月到1940年底,三年半时间,完成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迁移。内迁厂矿区域分布,以四川为最多,占内迁总数54.67%,湖南次之,占2.21%,陕西占5.90%,广西占5.11%,其他各省占5.11%。这些内迁厂矿,为战时大后方工业重建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吴景平、曹振威《中华民国史》

(l)根据材料一,指出“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1895年至1913年民间资本厂矿企业分布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迁移”的原因并分析其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1)主要原因: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的大量流入,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2)特点:沿海和长江流域(或通商口岸周围)。 原因:沿海和长流域最先遭受西方经济侵略;自然经济较早解体;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开放较早;交通便利等。(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 (3)原因:抗日战争(或日本全面侵华);政府组织内迁等。(任答一点即可) 意义:为大后方工业重建奠定基础;为抗日战争胜利提供物质条件;保存民族工业基本力量;有利于促进工业合理布局;促进内地工业发展等。(任答一点即可) (4)因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政府的组织推动(或统治阶级的政策)。 【解析】 (1)根据材料“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结合所学,1840年,英国强行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外国商品倾销中国市场。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导致中古农民和手工业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 (2)根据材料“1895-1913年民间资本厂矿企业地域分布图”可知,1895年至1913年民间厂矿企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长江流域。根据所学可知,造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是自然经济较早解体;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开放较早;交通便利等。 (3)根据材料 “‘七七’事变后,政府即下令沿海各厂矿迁入内地。从1937年7月到1940年底,三年半时间,完成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迁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迁移的原因是日本全面侵华,政府组织内迁等;根据所学可知,“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迁移”为大后方工业重建奠定基础;为抗日战争胜利提供物质条件;保存民族工业基本力量;有利于促进工业合理布局;促进内地工业发展等。 (4)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制约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政府的组织推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太宗和唐玄宗前期的统治政策比较

 

唐太宗

唐玄宗

政治

勤于政事,善于用人,虚心纳谏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

经济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文化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注重文教,编修经典

 

——摘编自岑仲勉在《隋唐史》

材料二唐代扬州是大江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自安史之乱起,北人大批南下,扬州人口急剧增加。手工业的发展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很多外地甚至外国产品也源源而来,遂形成国际性经济都会。由于人口增加和工商业活动的集中,市民及工商业者很多都“侵衢(街)造宅”,结果在扬州活官河两岸出现了“十里长街市井连的繁华商业街,夜市也随之兴盛起来。

——摘编自李廷先《唐代扬州工商业的发展》

材料三如下图所示内容。

——摘自《中国历史地图册》

(1)根据材料一,比较指出唐太宗、唐玄宗前期统治政策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中期以后扬州商业发展的特点(举出两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交通发展的主要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唐朝兴盛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1760年,英国棉纺织工人通常是在自己的家中进行手工劳动。1830年左右,工人们基本已按工厂制度组织,在厂内进行机器生产。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上所有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大工业使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平民百姓有机会享受到文明舒适的生活。但是,工业化逐渐改变了大自然,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最突出的是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和公共卫生安全。人类社会面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矛盾的二难局面。

——摘编自张跃发《近代文明史》

(1)根据材料,指出英国棉纺织业的生产方式的变化情况。

(2)小史认为,“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矛盾的二难局面”是工业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你同意小史的看法吗?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20世纪80年代,苏联为缓和美苏争霸希望改中苏关系,当时有人画了一幅名为《毕竟,我们有许多共同之处》的漫画(下图),其“共同之处”主要是

A. 都是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

B. 都是社会主义国家

C. 都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D. 都力图称霸世界

 

查看答案

“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一个条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一个条约”是指

A.《辛丑条约》 B.《凡尔赛条约》

C.《九国公约) D.《北大西洋公约》

 

查看答案

一位学者曾对某种理论感叹:“谁还能继续相信自然界中有一种和谐的秩序?它岂不只是不同物种不断斗争的战场?在这战场上,一切都在不断运动,善和恶的范畴已经没有意义,唯一的标准只是生存和前进.”这种理论是

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B.进化论 C.相对论 D.量子理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