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蔡元培称孟子“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下列选项能印证此观点的是 A.“有教无...

蔡元培称孟子“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下列选项能印证此观点的是

A.“有教无类” B.“以礼治国” C.“因材施教     D.“民贵君轻”

 

D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战国时儒家代表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这是他在儒家思想中提出的新思想,是古代民权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故D符合题意;“有教无类”是孔子的教学思想,故A不符合题意;荀子提出“以礼治国”,故B不符合题意;“因材施教 ”是孔子的教学思想,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引自《三字经》,其中的“七雄”是指(  )

A. 齐、楚、秦、燕、赵、魏、韩 B. 楚、秦、赵、宋、魏、齐、韩

C. 晋、楚、齐、韩、赵、燕、魏 D. 吴、魏、燕、赵、楚、秦、韩

 

查看答案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业是国之根本,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有

①农作物的种植  ②家畜饲养的出现  ③磨制工具的发展 ④聚落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一 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社会矛盾激化,失业和贫困等社会问题十分突出。 对此,罗斯福新政时期最重要的社会救济措施是1935年8月14日国会通过的《社会保险 法》(又称《社会保障法》)。该法案对年老、残疾及贫苦无靠的儿童和失业者提供最低限度的救济金。法案对其他救济对象也作了具体规定,并决定建立社会保险局。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经合组织中欧洲国家的政府社会保障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平均比例为7. 5%,60年代为8. 8%,70年代达到12. 2%。在美国用于社会福利的开支占到财政开支的49. 9%。

——摘编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2500—2007)

材料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一个都不能少。精准扶贫在实践中讲究实事求是,根据贫困地方的实际进行因地制宜的落实,讲究投身于实践,并号召广大青年到扶贫的第一线苦干实干。精准扶贫思想立足于广大群众,特别是广大贫困群众,为其脱贫致富,追求美好生活提供最诚挚的全方位帮助,这调动了最广大人民参与脱贫事业的积极性,体现了这一思想的人民性。它在聚民心、集群力、共同致力于伟大扶贫攻坚事业上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摘编自肖锐《新时代精准扶贫思想理念和践行理路》

1)据材料一,指出罗斯福新政中有关社会福利政策的基本措施。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社会福利制度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2)据材料三,归纳我国实行“精准扶贫”的重大意义。

 

查看答案

探究问题。

材料一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前,美国的政治影响力和军事影响力无其他国家能敌, 堪称无出其右的超级大国,它推行的是全球范围的外交政策。……而苏联的国际地位和国 际影响力也急剧上升。它首先确立了在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内部的领导地位乃至霸权地位,同时开始了在军事上和外交上与美国的对抗。到20世纪60年代末,美苏不仅刻意追求政治和军事上的霸权,还追求经济霸权、文化霸权、知识霸权、信息霸权和意识形态霸权。

材料二 为了使本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各国政府纷纷进行相关政策的调整 和改革,积极地利用国家机制、科技力量、社会力量,广泛借鉴各国的成功经验,其结果是促 进了不同历史传统、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国家的共同发展。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以来,民族民主运动具有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广泛性,席卷了整个亚非拉殖民地,而且各地的各个爱国阶层都被卷入争取民族独立的洪流中,民族民主运动 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各殖民列强经营了几百年的殖民体系在几十年的时间里迅速崩 溃。1955年的亚非会议和1961年的不结盟首脑会议是民族独立国家自己决定自己命运的 国际会议。广大非西方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的统一,谋求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国际 地位的提升,成为世界现代史的一大主题。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2000)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和苏联影响力得到急剧上升是在哪一事件后,并据 材料一归纳这一事件后美苏关系发生的变化。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该事件的结局产生了哪些具体影响。(最少答出四点)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火车铁路利益甚大,东西洋均已盛行,中国阻于浮议,至今未能试办。将来欲 求富强制敌之策,舍此莫由。倘海多铁舰,陆有铁道,此乃真实声威,外人断不敢轻于称兵恫吓。尚祈主持大计为幸。

——李鸿章致醇亲王的信(1883年)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一变......至1911年,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占46%;货款建筑的铁路占40%;中国人自筑的铁路仅1200千米,仅占14%。

——摘编自周积明《最初的纪元: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内铁路犹如“万国机车博物馆”,总里程仅2万公里左右, 其中一半还处于瘫痪状态。人们知道“要想富,先修路”,但面对崇山峻岭,财力不足,如何能够“钻山入地”? 核心技术买不来、求不到,如何实现自主研发、后来居上? 事实证明,只有集中力量办大事,才能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全国一盘大棋,打破部门界限,众人握指成拳,让中国高铁建设势如破竹。同样依靠这一法宝,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现代化历程中的发展奇迹。

——摘编自陆娅楠《从“新京张”看百年巨变》

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请求修建铁路的意图。

2)据材料二,概括晚清时期我国铁路事业呈现的主要特点。

3)材料三中巨大成就的取得说明了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