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一直处于“无为”状态下的大汉王朝,到了武帝时变得“大有所...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一直处于“无为”状态下的大汉王朝,到了武帝时变得“大有所为”。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都有一系列开创之举,特别是在经济上的举措,无疑为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定下了主基调,他将重农抑商政策确定为基本的不可动摇的传统经济政策。汉武帝将社会经济更加有力地掌控在政府手中,盐、铁、铸钱官营,实行坚决的政府专卖政策,加强市场管理,对工商业者课收重税,这些措施充实了国家力量,打击了商贩。

——摘编自叶世昌《中国古代经济管理思想》

材料二  党的十一届三中 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进行经济建设、推动经济发展,就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理论和实践都已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改革开放之初,理论界围绕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能否发展市场经济这个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1992 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明确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摘编自王东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伟大创造》

材料三  保护和促进了美国垄断资本主义的 “新政”并未试图摧毁企业的垄断组织和权势,只是使农业业人员适应这种体制。……斯福政府是公开声明要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但为了维护它,就要改革它。农业“新政”就是这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这种改革虽然具有重要意义,是一种农业资本主义的结构改革,但非革命性改革、农业“新政”未促成一场社会革命,农村贫穷在30年代末在30年代初一样,仍然是美国生活中的一个大问题。

——摘编自刘绪贻《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政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时在经济上“大有所为”的表现,并概括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概括罗斯福实行新政的前提,并分析罗斯福农业新政“非革命性改革”的原因。

(4)综上,你得到了什么认识?

 

(1) 表现:确立重农抑商政策;盐铁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加强市场管理,对工商业者课收重税。影响:充实了国家力量,打击了商贩,使国家财政状况改善,为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2)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邓小平南方谈话。 (3) 前提: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原因: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措施是农业机构调整,并非革命性的改革。不可能解决农村贫困的问题。 (4) 改革要符合各国的国情,改革要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目标。 【解析】 (1) 汉武帝在位时期,采取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使国家财政状况改善,为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表现:依据材料一“将重农抑商政策确定为基本的不可动摇的传统经济政策”可知确立重农抑商政策;依据“盐、铁、铸钱官营,实行坚决的政府专卖政策”可得出盐铁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依据材料“加强市场管理,对工商业者课收重税”可得出加强市场管理,对工商业者课收重税。影响:依据材料一“这些措施充实了国家力量,打击了商贩”可以得出充实了国家力量,打击了商贩;结合所学还可知,使国家财政状况改善,为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2) 1992年中国改革进入关键时期,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解放了禁锢人们改革开放的思想,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依据材料二“党的十一届三中 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可得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依据材料二“1992 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明确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邓小平南方谈话。 (3) 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进行的生产关系调整。前提:依据材料三“斯福政府是公开声明要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但为了维护它,就要改革它”可得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原因:依据材料三“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这种改革虽然具有重要意义,是一种农业资本主义的结构改革,但非革命性改革”可得出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措施是农业机构调整,并非革命性的改革。不可能解决农村贫困的问题。 (4) 依据材料中古今中外的改革措施和所学从改革要符合各国的国情以及改革要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目标等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观察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将下列国家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写在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1916年与德国在凡尔登交战的国家

B.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的国家

(2)据图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

 

查看答案

观察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将该朝代的名称填写在答题卡图中方框“A”内。

(2)请将公元前60年设置的管理西域的机构填写在答题卡图中方框“B”内。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开创了中华文化的灿烂源头,儒重人道,道重天道,墨重科技,相得益彰,互补生辉;国家统一、民族融合营造了中华文化繁荣和五千年文明不间断的良好氛围,各少数民族都与汉族文化交融会通、包容共进。汉字文化系统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博大精深的文献典籍如十三经、《史记》《资治通鉴》和丰富的文论、诗论等等承载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内涵。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方西不忘本民族之地位”,首先“各美其美”;另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坚持“美人之美”;然后“美英与共”,在两种美的交流互鉴上下功夫,从而永葆了五千年文明从不间断的强大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众所周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上曾为人类文明作出过独特贡献。公元前后的三四百年间,儒学文化就传到了朝鲜半岛、日本和越南北部地区,逐渐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明末,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以科学为传教工具,引进了古希腊哲学、伦理学……都给中国传统文化以积极的影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兼容整合、交流互鉴,确是我们对其充满自信的又一依据。

——摘编自仲呈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述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错误”;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未涉及”。

1.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

2.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中华文明繁荣发展提供了保证。(  )

3.公元前后的三四百年间儒学文化传到了欧洲并产生深远影响。(  )

4.中华文化的突出特点是兼容并包、博采众长。(  )

5.中华文化在交流互鉴中不断发展是我们坚持文化自信的重要原因。(  )

 

查看答案

学习历史需要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与商军在牧野决战

B.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C.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十二铜表法》

D.联合国成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查看答案

它的签订,表明反法西斯联盟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同时也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初步基础。它把代表六大洲绝大多数居民的26个自由国家的决心和意志充分联合起来了,说明遵守法律爱好和平的国家能够在必要的时候团结起来,使用武力去维护自由正义和人类的基本准则。它是(  )

A.《华沙条约》 B.《开罗宜言》 C.《联合国家宣言》 D.《北大西洋公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