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丝...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下图可以用来印证什么历史史实?西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最远抵达什么地方?

(2)一种文化的成长必然伴随着与其它文化的碰撞和交流,暴力冲突也是文明交流的形式之一。公元前4世纪,通过东征亚历山大建立庞大的帝国,简述亚历山大东征和帝国的建立带来的双重影响。

(3)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谱写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简述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推进文明交往方面贡献的中国智慧及其产生的影响。

 

(1) 张骞通西域。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斯里兰卡)。 (2) 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3) 智慧: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影响: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解析】 (1)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第一小问依据图片中信息可知是张骞通西域。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可知,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线路是东南沿海港口——经中南半岛南下——绕道马来半岛——穿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斯里兰卡)。故最远到达是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斯里兰卡)。 (2)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建立一个西起希腊,东达印度河流域,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3)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一小问智慧:依据所学可知是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影响:依据所学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在这场持续 多年、涉及当时大部分国家的全球性大厮杀中,军民伤亡、军费消耗、物资损失和精神创伤难以用数字计算。但是,在诅咒这场令人发指的大灾难大破坏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以反法西斯力量的最后胜利而结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打乱了旧的世界秩序,冲去了腐朽落后势力,开辟了国际性社会进步的新道路,对世界军事史和人类历史的进程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曹胜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 启示》

材料二  由于在中国战场的巨大消耗使得日本难以承受美英等国的经济制裁,迫使日本不得不冒险与美英等国在太平洋地区作战。抗战期间,中国牵制和抗击了日本陆军2/3以上的总兵力,歼敌约占日军二战期间伤亡人数的70%。中国抗战……在南线,使日军无法在地中海地区与德、意实现轴心国的会师;在太平洋战场上,使得美国能够从容贯彻总体上先欧后亚的战略计划。

——摘编自庄礼伟《二战史研究不 应遮蔽中国抗战》

材料三  应对公共卫生危机、经济严重衰退等全球性挑战,各国应携手共进。中国将同各国加强防疫合作,促进世界经济稳定,推进全球治理,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在扩大开放中深化与各国友好合作,中国始终是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的重要力量。

——摘自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特点,并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产生的双重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战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取得胜利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远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一直处于“无为”状态下的大汉王朝,到了武帝时变得“大有所为”。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都有一系列开创之举,特别是在经济上的举措,无疑为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定下了主基调,他将重农抑商政策确定为基本的不可动摇的传统经济政策。汉武帝将社会经济更加有力地掌控在政府手中,盐、铁、铸钱官营,实行坚决的政府专卖政策,加强市场管理,对工商业者课收重税,这些措施充实了国家力量,打击了商贩。

——摘编自叶世昌《中国古代经济管理思想》

材料二  党的十一届三中 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进行经济建设、推动经济发展,就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理论和实践都已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改革开放之初,理论界围绕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能否发展市场经济这个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1992 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明确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摘编自王东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伟大创造》

材料三  保护和促进了美国垄断资本主义的 “新政”并未试图摧毁企业的垄断组织和权势,只是使农业业人员适应这种体制。……斯福政府是公开声明要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但为了维护它,就要改革它。农业“新政”就是这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这种改革虽然具有重要意义,是一种农业资本主义的结构改革,但非革命性改革、农业“新政”未促成一场社会革命,农村贫穷在30年代末在30年代初一样,仍然是美国生活中的一个大问题。

——摘编自刘绪贻《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政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时在经济上“大有所为”的表现,并概括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概括罗斯福实行新政的前提,并分析罗斯福农业新政“非革命性改革”的原因。

(4)综上,你得到了什么认识?

 

查看答案

观察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将下列国家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写在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1916年与德国在凡尔登交战的国家

B.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的国家

(2)据图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

 

查看答案

观察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将该朝代的名称填写在答题卡图中方框“A”内。

(2)请将公元前60年设置的管理西域的机构填写在答题卡图中方框“B”内。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开创了中华文化的灿烂源头,儒重人道,道重天道,墨重科技,相得益彰,互补生辉;国家统一、民族融合营造了中华文化繁荣和五千年文明不间断的良好氛围,各少数民族都与汉族文化交融会通、包容共进。汉字文化系统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博大精深的文献典籍如十三经、《史记》《资治通鉴》和丰富的文论、诗论等等承载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内涵。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方西不忘本民族之地位”,首先“各美其美”;另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坚持“美人之美”;然后“美英与共”,在两种美的交流互鉴上下功夫,从而永葆了五千年文明从不间断的强大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众所周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上曾为人类文明作出过独特贡献。公元前后的三四百年间,儒学文化就传到了朝鲜半岛、日本和越南北部地区,逐渐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明末,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以科学为传教工具,引进了古希腊哲学、伦理学……都给中国传统文化以积极的影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兼容整合、交流互鉴,确是我们对其充满自信的又一依据。

——摘编自仲呈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述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错误”;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未涉及”。

1.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

2.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中华文明繁荣发展提供了保证。(  )

3.公元前后的三四百年间儒学文化传到了欧洲并产生深远影响。(  )

4.中华文化的突出特点是兼容并包、博采众长。(  )

5.中华文化在交流互鉴中不断发展是我们坚持文化自信的重要原因。(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