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关系始终是欧亚大陆历史上的一个主题两者之间有冲突也有相互学习...

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关系始终是欧亚大陆历史上的一个主题两者之间有冲突也有相互学习,彼此融合,李老师以“文明的多样互动”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1)请分别简述下面两幅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结果,并概括这两个事件的共同影响。

材料一:丝绸与纸的发明象框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已经从求生存、图温饱,只顾当前的生存秋态转而进入重质量讲效率,可以菜划未来的阶投丝绸和纸带给人类储存信息预告未来的重要手段,而这些手段的前提是文字的发明。这两样发明于中国的轻便物品,对于中亚、南亚西亚和欧洲的文明发展起过重大的作用。对全人类来说,丝绸与造纸术的西传是文明交流史上的两大件大事。

(2)下面材料中所述的造纸术是何时发明的?丝绸和纸对人类有怎样的贡献?

材料二:现在学界有一种说法认为,从蒙古帝国开始才有了真正的“世界史”。欧亚大陆的东端和而端真正在政治上发生具体、实际的联系,建立起通畅、繁荣的交流,要从蒙古帝国的时代开始算起。

(3)为什么说从蒙古帝国开始才有了真正的“世界史”?

材料三:明朝早期曾派郑和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但统治者(yo)于陆权观念/而忽视海洋。15世纪末,传统丝路因为陆上各国之间的战争而趋于衰落。进入16世纪,欧洲人在世界各地大举从事海上活动,人类历史进入訢的时代

(4)明代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什么地方?(你怎样理解“16世纪人类历史进人新的时代”这句话?

材料四:1500年是近代世界的起点,西盛而东秉,欧洲人开始在世界上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1500年也是中华文化趋于停滞的开始,中华文化在11世纪的时候非常有活力在8、9世纪的时候活力更旺。

——摘编自张信刚《丝路文明十五讲》

(5)根据材料信息结合相关史实以“开放·封闭”为题写一篇10字左右的小短文

 

(1)图一: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或张骞从长安出发最终到达欧洲,开辟了通往古马的道路),图二:亚历山大东征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其版图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地跨欧、亚、非三洲。共同影响:都通了东西方文明;都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等等,(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2)西汉发明造纸术,东汉蔡伦加以改进,丝绸改变了人的穿着和装饰,造纸术的发明则改变了整个世界信息的传播方式,为古代文化的传播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符合题意即可) (3)忽必烈建立起中国历史上最为庞大的蒙古帝国(元朝);元朝时期欧亚大陆交通顺杨,贸易繁荣(举例马可波罗来中国也可):中国集中了更多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回族形成;蒙古帝国的战争冲突与文化交流并存(活字印刷、火药,正是通过蒙古人西征后经阿拉伯人才大规模传往欧洲),(答出任意一点) (4)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16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丝路文明将向海洋拓展,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即将开始,(答出意思相近的亦可) (5)【示例】文明具有多样性欧亚大陆上的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在长期的冲突与互动中共同发展因而也丰富着世界历史的宝库。8、9世纪,唐代是非常有活力的一个朝代,其中最基本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唐朝实行的开放政策。也就是说,唐朝不排斥外来的文化,在宗教文化、服饰、饮食乃至社会行为上都愿意接受外来的东西,如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女子打马球,等等。11世纪,中华文化的活力也体现在宋代发达的海外贸易上,宋朝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等等,开放的政策促进了国家的进步发展1500年起,世界经历了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海外殖民扩张使得西盛东衰,欧洲人开始在世界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此时的东方,日本闭关锁国;中国明清越来越走向封闭,郑和下西洋成为最后的对外交流发展的步伐;东罗马帝国的故步自封、不思进取等,这些国家最后都被迫打开国门或者被外族占领因此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停滞或发展与其心胸是否广阔、愿不愿意接受外来的东西有很大的关系。当然接受外来的东西也要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和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借鏊而非照搬但估步自封、盲目自大,不接受新事物,最后只会落后于人、受制于人。 【解析】 (1)根据所学和图片可知,图一是张骞通西域,它开辟了丝绸之路;图二是亚历山大东征,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其版图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地跨欧、亚、非三洲。根据所学可知,它们的共同影响是,都沟通了东西方文明;都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2)根据所学和材料一“丝绸与纸的发明……”可知,西汉发明造纸术,东汉蔡伦加以改进;根据所学和材料一“……重质量讲效率……对于中亚、南亚西亚和欧洲的文明发展起过重大的作用。对全人类来说,丝绸与造纸术的西传是文明交流史上的两大件大事”可知,丝绸改变了人的穿着和装饰,造纸术的发明则改变了整个世界信息的传播方式,为古代文化的传播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3)根据所学和材料二“……从蒙古帝国开始才有了真正的世界史。欧亚大陆的东端和而端真正在政治上发生具体、实际的联系,建立起通畅、繁荣的交流,要从蒙古帝国的时代开始算起”可知,说从蒙古帝国开始才有了真正的“世界史”,是因为,忽必烈建立起中国历史上最为庞大的蒙古帝国(元朝);元朝时期欧亚大陆交通顺杨,贸易繁荣:中国集中了更多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回族形成;蒙古帝国时,战争、冲突与文化交流并存,活字印刷、火药,正是通过蒙古人西征后经阿拉伯人才大规模传往欧洲。 (4)根据所学和材料三“明朝早期曾派郑和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可知,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根据所学和材料三“……进入16世纪,欧洲人在世界各地大举从事海上活动,人类历史进入訢的时代”可知,16世纪人类历史进人新的时代,这是说,16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丝路文明将向海洋拓展,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即将开始。 (5)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例如, 论点是:开放·封闭;在论证方面,需有中外具体的史实,如, 开放·封闭 文明具有多样性。欧亚大陆上的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在长期的冲突与互动中共同发展,因而也丰富着世界历史的宝库。8、9世纪,唐代是非常有活力的一个朝代,其中最基本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唐朝实行的开放政策。也就是说,唐朝不排斥外来的文化,在宗教文化、服饰、饮食乃至社会行为上都愿意接受外来的东西,如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女子打马球,等等。11世纪,中华文化的活力也体现在宋代发达的海外贸易上,宋朝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开放的政策促进了国家的进步发展。1500年起,世界经历了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海外殖民扩张使得西盛东衰,欧洲人开始在世界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此时的东方,日本闭关锁国;中国明清越来越走向封闭,郑和下西洋成为最后的对外交流;东罗马帝国的故步自封、不思进取,这些国家最后都被迫打开国门,或者被外族占领。因此,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停滞或发展,与其心胸是否广阔、愿不愿意接受外来的东西有很大的关系。当然,接受外来的东西也要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和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借鏊而非照搬,但盲目自大,不接受新事物,最后只会落后于人、受制于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改革和创新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被任命为左鹰长,以颁布《垦草今》为起端先后两次推行变法。变法内容主要包括;井田开阡陌,实行土地和有制推行小家庭制度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推行县輞,加强中央集权;实行连坐制度,轻罪重刑;统一度量衡制等

——摘编自《商鞅变法:不为人美注的另一面》

材料二:

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在考虑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问题时认识到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方针制定发展战略。1979年12月,日本首相大平正芳华访问,在一次谈话中,邓小平正式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战略一小康战略。小康战略是不断充实和发展的,1987年,中共十三大确认“温饱(到1990年)一小康(到2000年)—基本现代化(到2050年)”三步走的战略

——摘编自何爱国《重探新中国现代化战略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概括商鞅变法的内容。

(2)材料二所反映的两个历史事件在性质上有何相同点?请简述其共同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小康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请写出三步走战略的内容。

(4)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罗斯福新政和改革开放政策的相同之处。

 

查看答案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进步。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争取与维护“自古就有的权利”,英国人在其他国家还处在专制王权统治之下时就扛起了民主的大旗并开始了前赴后继的斗争。革命,复辟,再到一次不流血的“光荣革命”,一种全新的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英国人因此被誉为“民主政治之父”

——摘编自刘金源《现代化与英国社会转型》

(1)材料一中的“革命,复辟再到一次不流血的光荣革命”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哪一特点?请写出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相关的文献。

材料二: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黄的不是令人眩目的科技,也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与你们说话

——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在国庆日的演说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观点的正确性。

材料三:“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们要以宪法为最高法律规范,继续完善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把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

——摘编自习近平同志的报告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为加强民主与法治建设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民主与法治建设的加强有何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货币是各国历史经济现象的载体,亦是承载时代进程的脉络与脚印,见证了不同时期因政权更替的兴盛与衰败。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相关问题。

(1)秦汉唐宋的货币见证了当时王朝的兴盛与繁荣。请分别简述下列各朝使用的货币与国家经济发展的关系。

 

(2)下框下图所示产自墨西哥的西班牙银元出自近代清政府签订的哪一条约的赔款内容中?以后随着清政府银元储备数量的减少,赔款由银元改为银两。下框所示三大条约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怎样的状况?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西班牙银元

中国半殖民地深化过程

 

(3)一个国家的货币在世界上流通使用的广泛与否代表着这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力。结合下图中欧元货币谈谈你对右边资料内容的理解。

7世纪以后,唐朝的开元通宝取代波斯钱币成为丝绸之路上流通最广泛的货币。在同样一条丝蜩之路上,通用货币和语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支化,这点类似于今天的全球贸易结算,比如,中国跟目本的贸易要用美元结算。有人预言,中国人跟日本人做生意要用人民币结算之日,就是中国真正强盛之时

——摘编自张信刚《丝蜩文明十五讲》

 

 

 

查看答案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肆虑全国我国出现了一批批“最美逆行者”,这些人都是民众心目中的民族英雄。回顾抗战时期,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在山西英勇献身的民族英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西昊壁遗址位于山西省绛县西吴壁村南南距中条山仅数公里,遗址面积约40万平方米,包含仰韶、龙山、二里头、二里岗及周汉、宋等时期遗存,其中以二里头、二里岗时期遗存最为丰富,挖据时获得大量二里头、二里岗时期冶铜遗存。上述材料说明

A.山西是中国最早古人类的发源地

B.山西历史悠久,古人类遗址居全国首位

C.西吴壁遗址的发现说明尧、舜、禹等属于史实

D.二里头、二里岗时期,我国已经会冶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