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和现代的人们一直在不断探索救国救民和发展的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第二次灾难性战争后,清政府采取了什么自救运动?对发展中国近代企业提出“求富”主张起到什么作用?第三次战争后知识分子进行了怎样的救国图强的探索?
材料二 李泽厚先生对中国近代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如下评述:“启蒙性的文化运动” 与“救亡性的政治运动”的关系是“相互促进”“一拍即合”“彼此支援”“相碰撞而又同步”。遗憾的是,这种局面并没有延续多久,严峻的危亡局势和剧烈的现实斗争,迫使政治救亡全面压倒了思想启蒙。
(2)材料二中的“启蒙性的文化运动”和“救亡性的政治运动”分别指什么?这两个重大事件有怎样的内在联系?
材料三 五四运动后,《新青年》编辑部从北京迁回上海。上海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以此为阵地,进行社会革命和唯物史观的宣传。1920年七八月间,上海的马克思主义者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促使革命思想和全市工人运动有效地结合,并积极推动北京、武汉、长沙等地共产主义组织的建立,为正式建党做准备。
——摘编自熊月之等《中共“一大”的历史空间》
材料四 在中国共产党号召和引领下,在全民族各种积极力量共同行动下,中华儿女同仇敌忾,视死如归,前仆后继,共御外敌。……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不是人类和平之计。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才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
——习近平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的原因。材料四中“全民族各种积极力量共同行动”是在哪一条战线指引下开展的?
材料五 费正清和迈克法夸尔主编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第一部分的标题就是“效仿苏联”。我国学者武力也指出:“从1953年开始,中国同时走上快速工业化和向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道路”,“接受了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
(4)材料五中,1953年中国走上“快速工业化”的标志是什么?“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文化上的体现是: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6—5世纪东西方社会几乎同时诞生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先哲。其中一个人在黄河边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一个人在恒河边思考人与神的关系;一个人在爱琴海边思考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的问题。
——摘自《千年一叹》
(1)“在黄河边思考”的是我国春秋时期哪位大思想家?他的思想被弟子整理成哪本书?他的学说在西汉时被立为正统思想,是因为董仲舒的什么建议?
材料二 古代丝绸之路开创性地打通东西方大通道,首次构建起世界交通线路大网络;……推动了科学技术的交互传播;助推了多样性文化交流,是东西方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相互浸染、相互包容的重要纽带。
——摘自《求是》
(2)“打通(陆上)东西方大通道”的是谁?中国发明的哪项技术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材料三
(3)图1反映了我国古代史上哪一次改革?请写出其中两条改革措施。图2反映了唐朝与哪个少数民族的交往?
材料四 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限制对外贸易。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4)材料四反映了清政府制定了什么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政策带来的危害。
华为有17万多名员工,产品已经应用于全球17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这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 中国经济呈现本土化趋势
B. 地区经济呈现区域化趋势
C. 世界局势呈现多极化趋势
D. 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
1870年至1914年,英国先后出台了《失业工人法》《养老金法》《国民健康保险法》《失业保险法》《国民保险法》等法律:;此外还针对工资、劳动时间、工伤赔偿等颁布了工厂法、煤矿法、工人赔偿法、最低工资法等。这表明英国
A.工业化推动福利制度发展 B.社会福利制度最为发达
C.民众生活得到了根本保障 D.社会保障制度解决矛盾
罗斯福在1933年就职演说中说:“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有外敌入侵时一样。”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A.美国面临着严重的外敌入侵 B.美国受经济危机打击严重
C.罗斯福要加强政府的经济职能 D.罗斯福推崇封建专制主义
列宁指出:我们现在正纠正我们的许多错误,我们正在学习怎样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大厦而不犯这些错误。列宁为“纠正错误”而采取的措施是
A.建立苏维埃政权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推行农业集体化
D.改革苏联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