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农业与粮食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关心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农业与粮食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关心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81年和1982年的粮食生产比原计划少6000万吨,各种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同10~15年前一样。结果,在粮食连年歉收的情况下,苏联不得不向国际市场购买粮食。在1981年至1982年农业年度,苏联购买了4000万吨粮食,花费外汇60亿美元……由于粮食的大量进口,苏联不得不压缩机械设备的进口。进入八十年代以后,美国随时都有可能对苏联采取粮食禁运措施。

——摘编自王东《苏联的农业状况及其发展措施》

材料三  表为中国粮食产量数据表

(1)材料一中题33—如图所示的是哪一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现象与题33—如图所示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粮食歉收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状况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1)历史现象:新航路开辟。 内在联系: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经济联系加强;各地的物种交流增多,原产于外国的玉米与甘薯传入我国。 (2)原因:苏联模式改革成效不大,集体农庄中农民积极性不高,农业发展相对落后。 影响:给苏联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影响工业发展;影响国家安全。 (3)状况:粮食产量连年提高。 原因: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积极性提高。 (4)启示:粮食产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粮食问题关系到国家安全;要重视粮食生产。 【解析】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图片1可知,它反映了新航路开辟。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图片12可知,内在联系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经济联系加强,各地的物种交流增多,原产于外国的玉米与甘薯传入我国。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1981年和1982年的粮食生产比原计划少6000万吨,各种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同10——15年前一样……”可知,这是因为,苏联模式改革成效不大,集体农庄中农民积极性不高,农业发展相对落后。根据所学和材料二“……苏联购买了4000万吨粮食,花费外汇60亿美元……由于粮食的大量进口,苏联不得不压缩机械设备的进口……美国随时都有可能对苏联采取粮食禁运措施”可知,体现的影响依次是,给苏联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影响工业发展。影响国家安全。 (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示意图可知,粮食产量连年提高。根据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合,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积极性提高。 (4)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给我们的启示有,粮食产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粮食问题关系到国家安全;要重视粮食生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会根据不同的形势进行适时调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以瓜分未来战利品的空头支票刺激盟友,甚至准备牺牲那些地位较弱的东欧、中欧甚至是西欧国家与地区,比利时被作为普鲁士的战利品,奥地利则可以获得巴伐利亚,这种设想表明赤裸裸的现实政治成为英国结盟外交的指导原则。

——图文皆摘编自刘明周《18世纪英国的结盟外交》

材料二  英国自1815年以后一直采取不结盟政策,即所谓的“光荣孤立”。……19世纪末,欧洲大国纷纷结盟,英国认为这些结盟有助于维持欧洲的均势,英国的“孤立”仍然符合英国的利益。但其实英国已经丢掉它“孤立”的本钱了。从70年代开始,其他欧美国家快速进入工业化,英国的脆弱性就暴露出来了,英国的强大有赖于殖民地,它要全力保护帝国的利益和海上通道的安全。……英日同盟是英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此后一段时间内,同盟政策就成为英国外交的重点。

——摘编自刘成《19世纪英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辨析》

材料三  下表为英国政治家丘吉尔的部分言行摘录

——摘编自陶樾《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丘吉尔对苏态度的演变》

(1)材料一中的英国结盟外交针对哪个国家?根据材料概括英国结盟外交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已经丢掉它‘孤立’的本钱了”的原因,并指出19世纪末英国外交政策转变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自己提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影响国家制定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查看答案

追求科技进步,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到1895年,清政府主要引进军事技术和少数相关技术,对西方技术体系一知半解,未发展机器制造等基础技术和基础工业。这样,技术上落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循环。

材料二  中华民国时期,中国建立了中央研究院、北平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主要开展基础研究和人文社科研究,中央研究院还在1946年拟定应用科学发展计划。大学主要培养本科学生,并开展科学研究。技术进步主要依赖企业,实业部、经济部和资源委员会等部门在制定工业建设计划时都高度重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然而,各种举措都难以彻底落实。

材料三  从1949年到1978年,国防工业与科技被置于重点建设的地位,中国提升了发展尖端科技的能力,填补了学科与技术领域的诸多空白,带动了许多科技领域的进步。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柏春《近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

(1)材料一中,清政府引进西方技术的历史事件是什么?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历史事件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国时期发展科技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种举措都难以彻底落实”的原因。

(3)一位政治家说道:“如果没有20世纪60、70年代突出的科技成就,中国就没有今天的大国地位。”结合材料三与所学知识论证这一观点。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科技进步与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

 

 

查看答案

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保证就业、收入与需求的增长,提高人类生活水平。”这表明世界贸易组织

A.冲击美苏两极格局 B.促进第三次科技革命出现

C.有利于经济全球化 D.消除了对世界和平的威胁

 

查看答案

1958—1972年期间,法、德、意等欧洲六国的出口额从227亿美元增长到1412亿美元,增加了5.2倍,而美国只增加了1.7倍。1959—1969年期间,欧洲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5%,高于美国的4.3%。这一现象主要原因是

A.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 B.马歇尔计划的作用

C.新的国际经济体系建立 D.社会保障制度建立

 

查看答案

图为二战后国际关系变化的漫画,标题为《合不来》,图中持磁铁的左手上写着“国家”右手上写着“利益”。它揭示了冷战

A.产生的原因 B.序幕即将拉开 C.重心在欧洲 D.导致欧洲分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