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杰出人物在历史上创造了卓著的文化成果。下列历史人物与其文化成果的搭配,正确的是
A.韩非子——儒家学说 B.顾恺之——《兰亭集序》
C.贾思勰——《齐民要术》 D.苏格拉底——“原子论
文物是考证历史的原始史料。下列图片所示文物,以当时人们日常书写材料为载体的是
A.秦半两钱 B.居延汉简 C.东汉画像砖 D.龙门石窟北魏石刻
文化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汉代巴郡人民创作民歌“晨风习习吹动,春雨滋润禾苗。太守注重农业,百姓丰足富饶。”颂扬一位清明正直的巴都太守。这位太守是
A.张仪 B.吴资 C.李盛 D.赵部
有人曾经说“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这一评价旨在说明
A.商鞅变法成效巨大 B.孝公确立皇帝制度
C.春秋时期诸侯称霸 D.战国时期大国争雄
古代巴人在重庆境内留下了丰富的生产生活遗迹和遗物。如图所示遗迹为“李家坝水田遗址中的耕作牛蹄印”,是他们已使用牛耕技术的证据之一。这一遗迹发现于今天重庆的
A.渝中区 B.涪陵区 C.奉节县 D.云阳县
农业与粮食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关心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81年和1982年的粮食生产比原计划少6000万吨,各种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同10~15年前一样。结果,在粮食连年歉收的情况下,苏联不得不向国际市场购买粮食。在1981年至1982年农业年度,苏联购买了4000万吨粮食,花费外汇60亿美元……由于粮食的大量进口,苏联不得不压缩机械设备的进口。进入八十年代以后,美国随时都有可能对苏联采取粮食禁运措施。
——摘编自王东《苏联的农业状况及其发展措施》
材料三 表为中国粮食产量数据表
(1)材料一中题33—如图所示的是哪一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现象与题33—如图所示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粮食歉收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状况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