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战时,中国政局动荡,经济贫弱到极点,但北洋政府依旧做出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战时,中国政局动荡,经济贫弱到极点,但北洋政府依旧做出了支援协约国的决定……这一决定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14万华工,来到英法,为西方文明的存亡,赴汤蹈火,他们虽未直接参战,却为英法提供了14万劳动力,使14万英法青年可以走上战场。他们用自己的宝贵生命参与拯救西方文明,并通过同西方文明接触,改变了自己的思想观,从而为中华民族走向国际社会,为中国寻求新的国家认同,做出了巨大贡献。

——摘编自丛爱娟《参加一战的华工与威海卫》

材料二:自东三省沦陷后,中国人民就在极其不利的国际环境下,开始独自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斗争。我们以巨大民族牺牲,将日军三分之二以上的兵力牢牢拴在了中国战场。正是由于中国战场存在,使得日军未能按计划北上与德军配合夹击苏联,也减轻了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压力。

——摘编自岳麓版教材《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三:在抗击新冠病毒疫情面前,中国以牺牲本国经济的代价,为世界各国防控疫情争取了时间窗口。在防控本国疫情的同时,积极主动向相关国家提供支持。体现了中国作为国际大国的使命和担当。现在中国的使命担当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未来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势必得到加强。

——摘自《环球时报》

(1)根据材料一,归纳北洋政府派华工出国对中国和西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战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的认识。

 

(1)对西方世界:支援了协约国大量有生力量对拯救西方文明起了重要作用;对中国:改善了国际社会对中华民族的认识,获得了新的认同。 (2)中国战场牵制了大量日军主力;打乱了日军作战计划,有力的减轻了其他地区盟军的作战压力。地位: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成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 (3)认识:中国始终在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为世界贡献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 【解析】 (1)依据材料一“14万华工,来到英法,为西方文明的存亡,赴汤蹈火,他们虽未直接参战,却为英法提供了14万劳动力,使14万英法青年可以走上战场。他们用自己的宝贵生命参与拯救西方文明,并通过同西方文明接触,改变了自己的思想观,从而为中华民族走向国际社会,为中国寻求新的国家认同,做出了巨大贡献。 ”结合所学可知,北洋政府派华工出国对中国和西方世界产生的影响。对西方世界:支援了协约国大量有生力量对拯救西方文明起了重要作用;对中国:改善了国际社会对中华民族的认识,获得了新的认同。 (2)依据材料二“我们以巨大民族牺牲,将日军三分之二以上的兵力牢牢拴在了中国战场。正是由于中国战场存在,使得日军未能按计划北上与德军配合夹击苏联,也减轻了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压力。”可知,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中国战场牵制了大量日军主力;打乱了日军作战计划,有力的减轻了其他地区盟军的作战压力。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中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成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 (3)综合上述材料可知,中国始终在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为世界贡献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为了中央集权寻找意识形态的支撑。然而在现实政治中,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是有所保留的。他并不完全依赖儒士,在宗教方面,相当依赖道家方士;在平均地权和教化方面,相当依赖儒家;在节制资本方面,又相当依赖法家……他的治国理念大体上就是以儒术的外表掩盖法术的内里,这种理念的推行,为汉朝走向鼎盛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在伯里克利时代,出于实际的需要实行了一系列重要改革。首先,除将军的职务必须由有军事才能的人担任以外,500人会议的议员和大部分的政府官员,由抽签的方式来决定。其次,将梭伦所创设的陪审法庭扩展成为一个拥有6000名陪审员的庞大的司法机关。最后,实行公职付酬的办法,使那些比较贫穷的人,也可以去担任政府的官吏、议员或陪审员。伴随这些措施的实施,雅典民主政治走向了黄金时期。

——摘编自郭圣明《世界文明史纲要》

材料三:邓小平说,“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不会改变的,永远不会改变。但是,不保证香港和台湾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就不能保持他们的稳定和繁荣,也不能和平地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在香港问题上,首先提出保证其现行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在1997年后50年不变。”

——摘自《瞭望》周刊《一个意义重大的构想》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治国方略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是谁向汉武帝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2)根据材料二,概括伯里克利的改革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提出的构想是什么。并分析邓小平提出这一构想的目的。

(4)综上,谈谈你对国家治理的认识。

 

查看答案

观察图2:

(1)请将下列地区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美英盟军为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登陆地点    B.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

(2)据图指出,反法西斯盟军进军方向有何特点?

 

查看答案

观察图1:

(1)请在答题卡图中方框内,写出敌后战场的指挥中枢所在地名称。

(2)据图指出,抗日根据地分布有何特点

 

查看答案

    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对华长期实行军事围攻、政治加压、经济制裁,中美甚至在朝鲜和越南直接或间接战争,对美敌视和仇恨的情绪弥漫中国的各个阶层。日本则长期充当美国敌视中国的急先锋和桥头堡,中日之间的敌视、仇视情绪也曾经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20世纪70年代初,根据新的国际形势和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毛泽东高屋建瓴地从乒乓外交和斯诺传话开始,逐步实现对美、日外交正常化的战略性转变。这是一个出乎当时国人预料的重大转变,如何统一全党与全国人民的认知,成为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在毛泽东、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对统一全党全国对国际形势和外交政策的看法实行了强有力的“核心领导”,稳妥有序地解决了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较好地统一了全国意志,顺利实现了外交战略的重大转变。当时采用的先上级后下级、先党员后群众等做法取得了良好效果。在重大外交战略问题上统一全党和全国认识,形成代表国家意志的观点和政策,这种做法对于今天认识国际形势、推行重大外交决策,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摘自石源华《应对重大外交问题需要统一国家意志》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错误”;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未涉及”。

1. 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敌视态度。(  )

2. 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世界形势的变化,中国政府的外交战略开始出现转变。(  )

3. 中国实行乒乓外交后,中日、中美关系相继开始正常化。(  )

4. 在毛泽东、周恩来的核心领导下,较好的统一了全国关于外交战略转变的认识。(  )

5. 基于对当今国际形势的认识,中国推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外交活动。(  )

 

查看答案

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执政以来,多次向全球挥舞关税大棒。2019年5月美国宣布,将进口自中国200亿美元商品的关税提高到25%。特朗普的做法

A.违背了世界贸易组织宗旨 B.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C.阻碍了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背离了联合国宪章的原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