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藏真正步入现代文明始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自治区成立、改革开放等重要发展阶段,西藏不仅建立起全新的社会制度,而且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15年《西藏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白皮书

材料二:

 

 

材料三:新华网北京5月4日电(记者陈斌华)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4日上午在北京会见了朱立伦主席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习近平强调,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概括地说,就是要坚持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政治基础,坚持开展两岸协商谈判、推进各领域交流合作,坚持为两岸民众谋福祉。

——2015年05月04日新华网

(1)结合材料一,西藏何时获得“和平解放”?西藏步入现代文明的历程,得益于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什么基本政治制度?

(2)材料二中的图一图二是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这两个特别行政区是在哪一伟大构想的指导下顺利回归祖国的?这两个地区得以回归祖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当前我国政府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材料三中所提“九二共识”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

(4)你如何看待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1951年;民族区域自治。 (2)“一国两制”;祖国的日益繁荣,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等。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4)两岸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和平稳定地发展,加强交流,加深理解,消除敌意,增进互信,海峡两岸必将走向和平统一。 【解析】 (1)本题考查西藏和平解放的史实。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实现大团结。西藏步入现代文明的历程,得益于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指的是在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区,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这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政治权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民族的团结、社会稳定;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2)本题考查了港澳回归的相关史实。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具体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港澳回归后,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没变,仍然保持了原来的生机与活力,甚至更加具有竞争力,这充分显示了“一国两制”构想的生命力和正确性。香港、澳门回归的原因有: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开辟了正确的途径;新中国的建立,使我国拥有独立自主的内政和外交权利;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及统一的历史大趋势等。 (3)本题考查的是海峡两岸的关系。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不久,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并采取一系列措施,缓和海峡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的共识称为“九二共识”其核心是: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4)本题考查的是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目前台湾还未回到祖国的怀抱,祖国还未实现真正的统一,因此海峡两岸应该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和平稳定地发展,加强交流,加深理解,消除敌意,增进互信,坚决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必将走向和平统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

——摘编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中国共产党章程》(2017年10月24日通过)

材料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我们党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复兴道路的选择上进行的两次成功的实践探索分别是什么?中国农民特有“首创精神”具体指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哪次大会?

(3)根据材料三回答,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辽宁农民土改后给毛主席的一封信(摘录)敬爱的毛主席: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经过土改,这个梦想实现了。过去在别人地里出力,现在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过去是一个肩给地主扛着饭碗,现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土改前俺的房子不如地主家牲口棚,出门要弯腰,进门要低头,现在搬进土改时分到的新房子。

材料二:……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材料三: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1)根据材料一,概括土地改革的重要意义是什么?(答出两点即可)

(2)依据材料二,指出“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是什么?为了实现这个“理想”,党中央在1953年制定并实施了什么规划?

(3)材料三反映的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哪两次严重失误?

(4)综合以上问题的探究,你认为国家制定经济政策要注意哪些问题?(答出一点即可)

 

查看答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A.衣着丰富多彩

B.普遍使用移动电话

C.自驾游流行

D.人民饮食结构单一

 

查看答案

建国之初,为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中国政府作出的战略决策是(  )

A.提出“双百”方针 B.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C.制定“863”计划 D.发展“两弹一星”

 

查看答案

2020年,受新冠肺炎病情的影响,多个粮食出口国采取限制粮食出口的措施,导致国际粮价上涨,而中国由于粮食连年丰收,库存充足,能够从容应对国际粮价的变化。下列科学家中,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的是(  )

A.袁隆平 B.邓稼先 C.屠呦呦 D.钱学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