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齐鲁人在西汉前期的儒生中占58.44%;而《后汉书...

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齐鲁人在西汉前期的儒生中占58.44%;而《后汉书•儒林列传》中载,西汉后期的儒生中齐鲁人占36.36%。材料中齐鲁儒学学者比例下降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汉初统治者实行黄老之学 B.儒学在各地的广泛传播

C.统治者采用了法家思想 D.汉代江南经济持续发展

 

B 【解析】 概括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山东是儒家创始人孔子的家乡,受儒家思想影响较大。齐鲁儒生较多。而且西汉初期对思想控制比较松散,各家学派的学子都比较多。所以在全国儒生总量较少的情况下齐鲁儒生自然所占比例较大。但是汉武帝统治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国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所以即使齐鲁儒生增多了,但由于学习儒家的学子总量增大了,他们所占比重也会下降。因此B正确;材料分析的是汉朝后期下降的原因,A与材料不符。A错误;统治者在汉朝后期采用儒家思想,C错误;汉代时期经济重心仍在北方,南方相对落后,D错误。综上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系某朝的最高军事长官,负责全国军务,但其平时没有军权,战时也要听从皇帝的命令,而且要有皇帝的符节才能调动军队,军权实际上掌握在皇帝手里。这一“长官”是(  )

A.秦朝的御史大夫 B.宋朝的转运使 C.汉朝的刺史 D.秦朝的太尉

 

查看答案

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我国对外交往始终坚持的基本政策是什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2)下面两幅图分别反映了中国的哪些外交成就?

(3)截至2019年9月,我国已与180多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由此表明我国形成什么外交格局?图中《宣布“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开始》的国家领导人是谁?

 

查看答案

国家观、民族观是历史学习的价值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什么制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体现我党什么治国理念?

(2)如图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历史盛景的出现得益于什么制度的实施?

(3)坚持“九二共识”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九二共识”的内容是什么?根据如图材料,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建立起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政权。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农民、手工业者劳动群众个体所有的私有制,基本上转变成为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公有制;资本家所有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基本转变为国家所有的公有制,两种形式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居于绝对的统治地位。

——摘编自中共党史出版社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材料二  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衡量党的工作评定的基本尺度。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科学理论,胡锦涛同志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摘编自崔亚楠《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形成逻辑与价值内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取得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理论共同构成什么理论体系?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3)根据两则材料,结合你在新冠肺炎期间的感受,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新中国成立前,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家里的土地很少,没有耕牛、农具,每年只收入350千克谷,一年之中吃野菜、麦皮、杂粮达8个月之久,全家一年只吃2千克油、3.5千克盐。土地改革后,他家有田地15亩多,农具齐全,全年有米吃。1953年,他家收谷1600千克,一年能吃24千克油、14千克盐。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在过渡时期,党创造性的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对个体农业,主要是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重点发展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发展到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摘编自中共党史出版社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材料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规定“可以在生产队统一核算和分配的前提下,包工到作业组,联系产量计算劳动报酬,实行超产奖励”。之后,安徽实行“分地到组,以产记工,统一分配”,四川实行“包产到组和以产定工、超额奖励”,云南元谋推广“四定一奖”的包产到组责任制;1979年,中央肯定了包工包产到组的做法。1978年底,安徽省的小岗生产队偷偷搞起包干到户,多地也很快效仿。安徽实行“确定承包产量,以产计工,超产奖励,减产赔偿”的包产到户;1980年,中央明确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从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发展。

——摘编自人民出版社当代中国研究所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第四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土地改革的原因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社会主义改造中,对农业的改造措施。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农村尝试了哪几种形式的改革?

(4)综上,你有何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