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说,从乾隆到辛亥,中国从自大走到麻木,又从麻木走到惊慌。因为惊慌而要在军备上有所更新,然后再想到“西学为用、中学为体”,最后才准备全盘革新。该材料中的“军备上的更新”始于( )
A.虎门销烟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下列选项与“古代民族间友好交往”这一主题不符的是( )
A.北魏孝文帝——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
B.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C.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D.岳飞—从金军手中收复了许多失地
北宋初,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宋真宗曾赋诗云:“……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由此可见,北宋统治的一大特点是( )
A.重文轻武 B.守内虚外 C.崇文尚武 D.强干弱枝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以及京剧,使得中国文学艺术异彩纷呈。下列关于文学艺术作品的表述,有误的是( )
A.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反映了安史之乱给社会带来的深重灾难。
B.从“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带点兵…”从这首词中可以看出辛弃疾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
C.“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这是窦娥在刑场的唱词。作者马致远通过塑造窦娥这个艺术形象,鞭挞了黑暗势力。
D.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它是在清朝时由四大徽班在徽调的基础上,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改进而逐渐形成的。
俗语说“五千年历史看山西”。下列图片能印证这一说法的有(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中国民主革命和建设提供了理论武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马克思亲自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第一国际”等国际工人组织相继创立和发展,在不同时期指导和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联合和斗争。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世界范围内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和发展起来,人民第一次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成为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根本政治力量。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各地相继涌现出许多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和团体。
——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却历史地成为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之路,毛泽东是第一个代表这种自觉选择的人。他在这个时期的一些著作中最早阐发了国情与革命,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和个别、普遍与具体。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是谁?概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一条什么革命道路?选择这条道路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4)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哪些思想理论?(至少举两例)
(5)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民主革命和建设的影响”有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