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表是中国两次反日侵略战争对照表,两次战争的结果出现巨大反差,其根本因素是
主要情况战争 | 甲午战争 | 抗日战争 |
时间 | 9个月 | 14年 |
国力 | 中国稍优 | 悬殊 |
装备 | 相当 | 悬殊 |
中国军队损失 | 海军几乎全军覆没:陆军10—20万人 | 原有空军几乎拼光;海军全军覆没;陆军牺牲、失踪约400万人 |
日占区 | 辽东半岛山东半岛 | 大半中国 |
中日政治和社会状况 | 国家统一;某些地区民间出现反清活动 | 由分裂到统一;同仇敌忾一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结果 | 战败 | 完全胜利 |
A.经济实力 B.民族团结 C.社会性质 D.国际援助
下列关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为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B.内忧外患的危机严重阻碍了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
C.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兴办民族工业的指导思想是“民主”“科学”
D.张謇大生纱厂的发展历程体现了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过程
探寻历史原因和结果的逻辑关系,对历史进行合理解释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 原因 | 结果 |
A | 虎门销烟 |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
B | 金田起义 |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
C | 戊戌变法 | 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
D | 辛亥革命 | 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
A.A B.B C.C D.D
诞生在十七世纪中国的某部著作中,记述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炼锌技术。作者在编撰过程中非常重视调查、实验,虚心向农夫、工匠请教,并亲自实践。该书共18卷,附有插图123幅,是保存我国科技史资料最丰富的一部书。材料中的作者及其著作应该是
A.司马迁与《史记》 B.贾思勰与《齐民要术》
C.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D.宋应星与《天工开物》
民族之间、中外之间的交流会使文明成果实现共享、共赢。下列无法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张骞开辟丝路,逐渐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B.文成公主入藏,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
C.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D.清朝与外界隔离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自卫的作用
在某次历史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有同学列出“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北魏孝文帝改革”这样一些历史资料。他探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中外冲突与民族危机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杰出帝王与社会进步 D.农民战争与改朝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