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主张“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武帝采用其主张是为了
A. 促进艺术繁荣
B. 推动教育发展
C. 加强思想控制
D. 保持思想活跃
下面有关甲骨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B. 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等
C.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西周开始
D. 甲骨文是商周时期该写在龟甲和牛头等兽骨上的文字
周口店遗址发现100周年之际,根据21位专家学者、管理员、老讲解员的回忆编写而成的口述史著作《周口店记忆》发布。书中记载……另外,还发现了打制成的石球,它们可作为砸击坚果的工具……“以上考古发现不能证明北京人
A.懂得制造石器
B.过着群居生活
C.懂得采集果实
D.能够制作工具
国家间关系错综复杂,影响着世界和平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列强加强抢夺殖民地,国家之间冲突不断,这也成为一种“民族矛盾”,是抢夺殖民地的国家之间的民族利益冲突。因此,一个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因素,加一个欧洲民族矛盾的因素,这两个因素加在一起就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材料二 ……除了出现法西斯国家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两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这种对立中,形成了英、法和苏联之间的互不信任,从而给纳粹德国一个可乘之机,所谓的“绥靖政策”就是这么来的。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同的是,战争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它成了世界人民共同战胜法西斯的战争,成了世界人民反侵略、争取解放的战争。战后,全世界共同制定了一项基本原则:任何国家都没有权利以任何理由对其他国家进行侵略,国家主权独立是国际关系中的一项基本准则。这是第二次一项重要成果,也是战争留下的一个教训。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指出“绥靖政策”出现的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发生了变化”的重要文件是什么?世界人民能够战胜法西斯得益于哪一组织的建立?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国与国之间应该遵循怎样的相处之道?
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阅读下列材料: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前提供的基础条件,改革开放要取得如此迅速而显著的成就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想象的。这些基础条件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提供了根本政治和制度前提;②提供了基本的物质技术条件;③提供了思想上的一定保证;③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⑤提供了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
——摘编自朱佳木《当代中国史理论问题十二讲如何看待改革开放前与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确立的标志是什么?在哪一次会议上我国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这一历史性决策?
(2)结合我国20世纪70年代的有关史实,指出材料中所提及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有利的国际环境”分别有哪些?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有何内在联系?
宋代是中国科举制度发展和变革的关键时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选官制度中的才学标准,并非在短时间能够被完全贯彻,门第也不会随着王朝的更替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只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般地主经济的发展成熟,全社会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才学选官的原则。才学取代门第,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要到宋朝才基本完成。
——吴宗国主编《盛唐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二 宋朝开国后,统治者所面临的当务之急就是创建“士人政府”,实施文治,以文抑武。为此,就要恢复作为“士大夫政府”附属物的科举考试制度,用以选拔数以万计的文官去填充它。
——李默海《布衣入仕与中国君主专制政体变迁》
材料三 (科举制)的创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统治者找到了能够适合皇权专制的选官大法。从一开始,就显示出与中央集权的高度亲和力。
——刘文瑞《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论》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指出,真正实现“才学取代门第”需要怎样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任举一例说明宋代商业发展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遵循怎样的基本国策?这对宋代科举取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诞生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古代科举制能够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