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历史学家许倬云在《大国霸业的兴衰》中写道,“一个朝代的盛衰,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公...

历史学家许倬云在《大国霸业的兴衰》中写道,“一个朝代的盛衰,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公权力的核心是不是开放的。”隋唐时期,成功开放了公权力,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政权。这段材料说明了(   )

A.科举制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B.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考试形式呆板、脱离实际

C.察举制使一大批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政府机构参政

D.军功制破坏了旧贵族的利益,调动了农民战斗的积极性

 

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隋唐时期,成功开放了公权力,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政权”指的是隋唐科举制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故A正确;八股取士出现于明清时期,故B错误;察举制是汉代选官制度,故C错误;军功制是战国时期的秦国选官制度,故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武帝元朔二年)正月召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汉武帝此举的意图是(   )

A.施恩与诸侯子弟 B.缓和皇帝与诸侯王的矛盾

C.满足诸侯子弟获得爵位的要求 D.削弱诸侯王的力量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根据张海鹏教授在《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一书中“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的描述,绘制了下面示意图。

材料二  如图历史年代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①图中A段“开始下降”与“降到谷底”这两个历史事件分别对当时中国近代历史有何影响。

②图中B段,中华民族进行了救国救民的探索,请列举史实两例。

③从B段转为C段的历史性转折点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年代尺上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从①到②的变化中探索出了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从“开天辟地”“霹雳行动”“生死攸关”“灯塔指引”中任选其一(灯塔指引除外),说出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及这一事件的意义。

示例:灯塔指引相关事件:中共七大召开意义:为争取抗战最后胜利和建设一个新中国做了重要准备。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下面是教育部新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的部分目录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材料三  丘吉尔在谈到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时说: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苏联元帅扎罗夫说:日本之所以没有立即对苏联开战,是因为它的大量军队被牵制在中国。军事史家富勒指出:美英所引以为幸的是,日本既没有足够的兵力占领和控制印度洋上的战略要点,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在太平洋上拼一死战,这正是中国抗战对二战的进程和结局产生重大影响的结果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共工农党员比例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变化原因。

(2)材料二中目录不完整,请根据所学知识,将目录补充完整,并说明理由。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贡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屈辱、抗争和探索中不断走向觉醒、团结。

材料一

主题

运动

学习西方内容

 

救亡图存

洋务运动

器物

戊戌变法

新文化运动

思想文化

 

 

材料二  (公车上书运动)仅仅集中在文武官员和一些中心城市的举人中间,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几乎没有太多影响(而五四运动)全国各大中城市几乎都有响应……不仅其参加人数超过公车上书运动不知多少倍,而且其影响也大得太多了。

——杨奎松《何谓民族主义及我们应该怎样爱国?》

材料三  在山河破碎、国家危亡、是非颠倒、民族蒙耻之际,中华民族淤积已久的爱国激情猛烈地迸发出来。以学生为先锋的民众运动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展开,并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大中城市。据统计,运动波及全国20多个省的100多个城市,处于抗争中心的山东、长期遭受日本侵略的东北和上海郊区等地的农民也参加了斗争。除少数亲日派当权者外,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工人阶级、工商业者等几乎所有的城市居民都不同程度地卷入了五四运动的浪潮。

——李东朗《五四运动与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

材料四  《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便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无论他是哪一个民族的中国人,都会有人唱它。

——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1)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一的表格补充完整。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五四运动超越公车上书运动的主要表现,并概括出五四运动的核心价值。

(3)根据材料四,指出民族团结在抗战时期呈现的新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推动中华民族觉醒和团结的主要因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人克服了这些困难,逼近镇江城的时候,才充分认识到:驻防旗兵虽然不通兵法,可是决不缺乏勇敢和锐气。这些驻防旗兵总共只有一千五百人,但却殊死奋战,直到最后一人……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

—恩格斯(英人对华的新远征》

材料二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成,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封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1)恩格斯在这里高度赞扬了驻防旗兵的什么精神?他认为中国军队所进行的抵抗具有什么性质?

(2)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状态主要是由中国皇帝所实行的哪一政策造成的?这种状态是怎样被打破的?

(3)结合当时的世界发展形势,说明马克思这句话中的新鲜空气比喻的是什么?隔绝状态被打破之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