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始终与土地政策的调整相联系,某校八年级学生对不同时期的政策进行了材料搜集和探究学习。请你一起加入吧!
(第一阶段:土地梦想的实现)
材料一:如下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建国初期我国农村的社会变革中颁布了哪部土地法?
(第二阶段:由分到合的过程)
材料二: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的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2)为了解决材料二中出现的问题,国家对农业政策进行的怎样的调整?
(第三阶段:探索中的失误)
材料三: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
材料四:1958年8月初,……实行高度集中的统一经营,分配方面实行供给制与工资制相结合,……由公社统一发放,生产好坏分配也一样。
(第四阶段:新时期农民的创举)
材料五: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村民在村西一间茅屋里秘密开会,决定实行“大包干”。包干到户的第一年,从未向国家贡献过一粒粮食的生产队第一次向国家贡献粮食4万斤,油料2万斤。小岗村的奇迹,使人们看到了农村改革的希望。
(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在当时农村出现了哪两大运动?这两大运动对中国经济造成了怎样的影响?根据材料五,指出“农村改革的希望”具体措施是什么?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对比,你认为政府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实现近代化的过程。
(1)简述图一、图二所反映的经济活动,在经济方面产生了怎样作用。
(2)说明图三、图四所示人物分别提倡怎样的政治制度。
(3)简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不同地方的人们之间的通信主要靠信件传递。那时一封信要走几天甚至几个星期才能到达。21世纪的中国,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和互联网与千里之外的亲友联系,方便快捷。”材料描述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
A. 信件传递方式的变化
B. 通信方式的变迁
C. 手机和互联网的使用
D. 交通方式的变迁
2016年10月17日,一位山西藉航天员和同伴驾乘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完成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11月18号完成任务后,顺利返回地面。这是他第三次执行航天飞行任务.为我国钱人航天事业作出重大贡献。这位山西籍的航天员是
A.杨利伟
B.刘旺
C.费俊龙
D.景海鹂
1971年美国从中国进口额为490万美元,出口则是微乎其微;而1972年美国从中国进口额达3230万元,对华出口额为6020万元。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美两国关系开始得到了改善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两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先生,我荣幸地通知你,在10月25日举行的联合国大会第1976次会议上,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通过了下述决议:(第2758号决议,在此从略)。顺致最高的敬意。”这是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吴丹发来的电报,请问,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决议( )
A.吸收中国为联合国会员国 B.中国为联合国安理会成员
C.中国重返联合国 D.祝贺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