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学者南特威希曾说过:“我想谈谈我个人对毛泽东的评价,毫无疑问,他的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材料中的“一条路”开始于
A. 中共一大的召开
B.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C. 遵义会议的召开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联军进入北京后,大肆抢掠,‘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成立了‘北京管理委员会’,各国划分地界,对北京进行军事殖民统治,大批义和团民和群众死于联军枪口下。”次年,联军和清政府签订的条约是
A.《天津条约》 B.《辛丑条约》 C.《黄埔条约》 D.《马关条约》
“十九世纪中叶的中国不仅遭受对外战争的苦难,还备受一系列消耗性的内部动荡之困扰。最大的一场动荡几乎推翻了清王朝。”材料中“最大的一场动荡”是指
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北伐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
《明史·职官志》记载:“洪武九年,汰平章政事、参知政事。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 其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明太祖朱元璋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提高行政效率
C.强化君主专制 D.实现权力制衡
法国人谢和耐在《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中国早在宋代已经进入现代化行列
B.宋代社会商品经济活跃
C.宋代茶盐企业已采取现代管理制度
D.银企之间票据流通频繁.
“为今之计,莫若一切罢和议,专务自守之策……惟以二圣在其国中,不忍加兵(武力进攻)……然后可议大举,振天声以讨之,以报不共戴天之仇,以雪振古(往昔)所无之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段话阐述的是对下列哪一政权的“计策”
A.辽 B.金 C.西夏 D.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