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中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朝鲜‘冒险...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中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朝鲜‘冒险’付出的代价确实很高,但……带来的益处却超过了代价”,对“冒险”带来的“益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新生政权的巩固

B.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C.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D.为西藏的和平解放提供了条件

 

D 【解析】 据题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朝鲜‘冒险’付出的代价确实很高,但……带来的益处却超过了代价”,结合所学可知,是对抗美援朝战争的描述。1953年,美国被迫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也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抵拉萨,西藏和平解放。综上所述,D项时间不符,符合题意。故选择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49年9月下旬,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上庄严宣告:“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含义是

A.三大改造顺利完成

B.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

C.开始向工业化迈进

D.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查看答案

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素材。第一手史料是当事人或历史现场遗留下的历史材料。下列各项中可以作为研究开国大典的第一手史料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女性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创造者,也是推动人类进步的重大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成公主带去了大量的汉文经典,营造技术及医学论著。此后,吐蕃的建筑业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拉萨大昭寺的建筑风格与唐朝寺庙如出一辙,小昭寺的风格也是汉式的。吐蕃的子弟到长安学习《诗》《书》,吐蕃民众学习唐朝文化蔚然成风。文成公主带去的乐队、乐器和历法,推动了藏乐和藏历的发展。

——何耀华《论文成公主入藏》

材料二  幼年的康爱德在美国完成了自己的小学和中学的学业,在美式教育的影响下,她对多门学科产生兴趣,在海外学习中丰富了自己的学识,知识面较同时代国内女性要广得多。康爱德是中国女性最早留学者之一。1898、1899年康爱德等留学女性先后受清政府官方委派,作为中国代表参加了世界性妇女会议,她们也被称为“沟通中外文化的先驱者”。

——摘编自何成刚等主编《文化交流与传播》

材料三  宋庆龄在1938年“三八”节发表的文章中说:在“全世界笼罩在疯狂的侵略者的毒焰里面”的情况下,“你们不要以为战争仅仅发生在世界上一个区域,昨天在西班牙,今天在中国,谁能保证明天这种死的恐怖不会降临到你们身上!”她明确宣告:“我们为着全人类的理性和幸福而战,为着全体女性的解放和自由而战。”

——尚明轩《宋庆龄研究论丛》

材料四  1984年12月19日撒切尔夫人在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联合声明的签字仪式,上发表讲话,她指出:中国领导人对谈判采取了高瞻远瞩的态度,对此我谨向他们表示敬意。“一国两制”的构想,即在一个国家中保留两种不同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制度,是没有先例的。它为香港的特殊历史环境提供了富有想象力的答案。

——摘自胡元斌《撒切尔夫人》

(1)据材料一,概括文成公主入藏的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成公主入藏得益于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

(2)据材料二,指出康爱德等被称为“沟通中外文化的先驱者”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同时代大多数国内女性的遭遇。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这种死的恐怖”指什么?在当时的环境下,女性“为着全人类的理性和幸福而战”可以做些什么?

(4)据材料四,指出撒切尔夫人如何评价“一国两制”的构想?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联合声明》的签署对中国产生积极影响?

(5)习近平主席说过,要支持妇女建功立业、实现人生理想和梦想。结合所学知识,另外列举一位女性及其功业,并说说她有哪些品质值得学习?(中外史皆可)

 

查看答案

“市场”这一因素对社会变化和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韦伯所说的工业的第一种形式即为他人生产的工业盛行于中世纪早期,庄园作坊的生产目的主要是满足庄园内部的消费需要,只有剩余才拿到市场出售,因而基本上属于非市场的工业。工业的第二种形式,即由个体工匠从事的为市场而生产的工业在中世纪中期以来的城乡已经普遍化。在此阶段,工匠既是生产者也是商人,可以不经由商人直接将产品出售给消费者。这种为出售而生产的第二种形式或第二个阶段的工业最终转变为现代工业。

——徐浩《西欧工业化的中世纪起源》

材料二 

1500—1800年从美洲输入欧洲的金银(单位:吨)

年代

黄金

白银

1500—1600

150

7500

1600—1700

158

26168

1700—1800

1400

39157

总数

1708

72825

 

 

——Angus Maddison 《The World Economy, Volumel:A Millennial Perspective》

材料三  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英国人口的迅速增长,是市场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英国人口从1751年的577万人增长到1851年的1673万,100年间增长了190%。在这一时期,从总体上说,工人实际工资有较大提高,假设1788—1792年的实际工资指数为100,1841—1850年上升到144。尽管工人阶级中的一部分,特别是非熟练工人及受动力织机排挤的手工织工一度生活水平下降,但熟练工人和中等阶级的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所以社会总需求扩大。

——摘自王章辉《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国内外市场》

材料四  不断扩大的生产要求不断扩大的市场,市场的扩张赶不上生产的扩张,从而必然性地造成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而每一次危机,资产阶级都是通过“夺取新市场”和“更彻底地利用旧市场”来逃脱劫难,结果不过是进一步地准备更猛烈的危机,并且使防止危机的手段越来越少。

——兰俏枝、高德步《马克思主义市场扩张视角下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1)据材料一,区别两种工业形式的依据是什么?“工业的第二种形式”的主要参与者是谁?

(2)请归纳材料二的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促进“社会总需求扩大”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受动力织机排挤的手工织工”为什么会“一度生活水平下降”?

(4)据材料四,作者认为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资产阶级如何“夺取新市场”?

 

 

查看答案

书信不仅寄托着个人的情怀,也深深烙上时代发展的印记,书信也成为人们了解、认识历史的资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于陆,则铁道纵横,四通八达,凡轮船所不至,有轮车以济之。其利较轮船为尤溥,以无波涛之险,无礁石之虞。数十年来,泰西各国虽山僻之区亦行铁轨,故其货物能转输利便,运接灵速;遇一方困乏,四境济之,虽有荒旱之灾,而无饥馑之患。

——摘自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

材料二  国家至此地步,神人交怨,有强权,无公理,全国懵然如梦,或则敢怒不敢言。卖国贼罪大恶极,横行无忌,国人明知其恶,而视若无睹,独一般学生敢冒不韪,起而抗之,虽于事无大济,然而其心可悲,其志可嘉,其勇可佩!所以北京学界为全国所景仰,不亦宜乎?

——摘自《闻一多书信集》

材料三 

——摘自《彭德怀、毛泽东致张学良信函》(1936年1月)

材料四  自一九四七年九月拜别后久未通信,然自报章期刊上见到老先生为人民服务及努力的精神,使我们感动佩服!学森数年前认识错误,以致被美政府拘留,今已五年。无一日、一时、一刻不思归国参加伟大的建设高潮。然而世界情势上有更重要更迫急的问题等待解决,学森等个人们的处境是不能用来诉苦的。学森这几年中惟以在可能范围内努力思考学问,以备他日归国之用。

——摘自钱学森致陈叔通书信(1955年6月15日)

(1)据材料一,归纳孙中山向李鸿章提出的建议。并指出孙中山当时的救国理念是什么?他的建议遭到拒绝和社会腐败使孙中山产生怎样的新认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学生“起而抗之”的具体行动是什么?他们在抗争中提出了哪些口号?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史实说明“事急矣,时亦迫矣”。概括材料三中红一方面军致函张学良的目的。

(4)据材料四,概括钱学森当时的处境。信中钱学森提到自己“努力思考学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归国后如何报效祖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