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精神凝结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建国后,从大庆精神到“两弹一星”精神到特区精神再到载人航天精神,说明了
A.我国工业化建设成就 B.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C.改革开放的实践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成就
1929年7月,苏联《真理报》称,毛泽东和朱徳的红军“成为中国游击运动中出现的最为重要的现象,唯有这些远离城市的红军游击队仍旧显露着他的生命力”。由此可知
A.秋收起义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B.“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得到认可
C.中国革命急需建立正规军队 D.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学者陈旭麓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民国取代清朝;一是新与新的递嬗,……辛亥之与戊戌是这样,‘五四’之与辛亥是这样,戊戌之与洋务也有这种迹象。”推动这种“新陈代谢”的核心动力是
A.推动实业救国 B.发展资本主义 C.提倡民主科学 D.挽救民族危亡
习近平说:“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下表空白处与英雄人物相对应的事件是
A.抗击沙俄 B.虎门销烟 C.黄海海战 D.义和团运动
“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其常贡之科,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明法,有书,有算。”与材料叙述密切相关的制度是
A.中央集权制 B.三省六部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度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经济上的不平等,即使赢得了政治上的平等也已经失去意义……我虽然也信仰自由主义,但对那种放任主义的、不加干涉的自由竞争和个人至上的自由主义不抱好感,甚至敌意,因为它使美国的安全和公民的自由处于危险之中……自由得以继续存在的、唯一确实的屏障,就是必须拥有一个坚强得足以保护人民利益的政府。如果人民通过民主方法建立一个坚强得足以保护他们免除恐惧和饥饿的政府,则其民主和政府形式就是有效的。
材料二 西方的经济发展总的来说是“渐进”的,而中国的发展有自己的逻辑……新中国的发展则不同,它根据自己的历史和经验,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借鉴“苏联模式”,设计了计划经济体制。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强调物质利益在调集工人农民积极性上的重要性,但是仍沿着计划经济的思路用政府的力量调整农轻重的比例;后来承认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但是仍强调“计划为主、市场为辅”;再到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确立了社会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当时的定位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所推崇的“自由主义”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建国初期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并指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本质区别。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经济体制创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