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某校七年级(5...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某校七年级(5)班同学以“宋朝一封建社会的发展时期”为主题展开讨论,请你参与。

(北宋的政治)

材料一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日:“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说明宋朝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此政策出台的原因是什么?这种政策的弊端是什么?

(宋元的贸易)

材料二  宋元时期,在工商业发达的基础上,海外贸易有所发展,由于当时西夏、辽、金、蒙古与宋对峙,宋军费支出浩大,不能不谋求广开财源,注目于发展海外贸易。南宋偏安江南之后,中西陆路交通几乎断绝,海外交通空前发达。

——摘编自《中外文化交流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元时期的海外贸易和海外交通发展的原因。

(宋代的经济)

材料三  中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对照表

(3)人口数量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材料三所示内了我国古代哪一历史现象?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最因是什么?

(古都的建筑)

(4)观察上面都城平面图,概括其共同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北宋东京与唐朝长安商业方面有什么变化。

(5)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上述内容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建设有哪些启示。

 

(1)政策:重文轻武政策。原因: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弊端:导致军事实力较弱,最终北宋被少数民族政权所灭。 (2)原因:宋元工商业发达;航海技术的进步;宋朝海外贸易是主要财源;南宋以后中西陆路交通几乎断绝,寻求海外交通。 (3)历史现象:经济重心的南移。原因:人口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 (4)中心明显,主次分明,有明显的对称轴;左右呼应,街道的脉络清晰;井然有序,面貌宏伟壮观。商业突破市坊界线(大街小巷店铺林立);突破时间限制(出现早市、夜市);各种小贩、货郎走街串巷。 (5)启示:要保持政治稳定、国家统一的局面;要实行对外开放,鼓励对外贸易;要重视科技进步;要注重人才的培养,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努力发展经济。 【解析】 (1)依据材料一“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反映了上阵杀敌的将士生活的贫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反映了人们不愿意从军。说明当时宋朝的军人生活的困境,因为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结合课本所学,宋朝建立后,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形成了重文轻武政策;这种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武将地位下降,很多方面受到牵制,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军人生活困苦,很多人不愿从军,参加军人数量减少。这些都导致宋朝军事实力较弱,最终北宋被少数民族政权所灭。 (2)依据材料二“宋元时期,在工商业发达的基础上,海外贸易有所发展”“宋军费支出浩大,不能不谋求广开财源,注目于发展海外贸易”,可知,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工商业发达;宋朝海外贸易是主要财源,支撑军费开支;结合课本所学,宋朝的造船业水平很高,航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由材料“南宋偏安江南之后,中西陆路交通几乎断绝,海外交通空前发达。”可知,宋元时期海外交通发达的原因:南宋以后中西陆路交通几乎断绝,寻求海外交通。 (3)依据材料三中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对照表,从西汉开始北方人人口比例不断下降,南方人口比例不断山区,到北宋时期,南方人口超过了北方,反映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结合课本所学,两宋时期,北方战乱,南方安定,大量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使南方经济快速发展,逐渐超过了北方,经济重心南移。 (4)依据材料唐朝长安城平面图,北宋东京城平面图、元朝大都平面图划分、布局和文字,分析得出这些建筑中心明显,主次分明,有明显的对称轴;左右呼应,街道的脉络清晰;井然有序,面貌宏伟壮观;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唐朝长安的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城中有东、西市,是商业区;城内还有100多个坊,是居民区。市和坊分区的;宋朝商业日益繁盛,大街小巷店铺林立;各种小贩、货郎走街串巷;经商的时间突破时间限制,出现早市、夜市;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5)依据前面的材料,南方局势安定,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技术,促进南方经济发展,导致经济重心南移。由此得出:要保持政治稳定、国家统一的局面;要注重人才的培养,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宋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海外贸易发达,成为主要的财政来源。得出:要实行对外开放,鼓励对外贸易;要重视科技进步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材料二  下面是明朝举子看榜图。

材料三  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如图),在.时期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材料四  乾隆帝时,朝中大臣胡中藻写的诗中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之句,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居心?”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1)归纳材料一反映的官制的变化。“皇帝”这样改革官制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四反映了明清统治者为加强君主专制而采取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3)材料三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雍正帝在位时设立的哪一机构?请你对该机构的设立作简要评价。

(4)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

 

 

查看答案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外交往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也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学者谢弗评价说:“在唐朝统治的万花筒般的3个世纪中,几乎亚洲每个国家都有人曾经进入唐朝这片神奇的土地……”

材料二:郑和与哥伦布航海情况对比表

材料三:(清朝时)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举出反映该政策的史实。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这次远航有什么重要意义?

(3)材料三中清朝的“与外界隔绝”的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4)依据上述材料归纳我国古代中外交往的发展趋势。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舟也;,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为君之道?他的哪些统治措施体现了这一思想?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实质性问题?

(3)在唐朝,精英毕集,各种人才、全才、通才和奇才都极一时之盛。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唐太宗的用人原则。

(4)材料三说明唐朝是通过什么制度来治理国家的?结合该制度的内部关系,分析其主要作用。

(5)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唐太宗的统治措施收到了什么成效。

 

查看答案

中国明清时期出现了三本科技著作:《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这些著作

A.都属于中国古代科技总结性作品 B.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

C.引领了后来中国科技的发展方向 D.推动了当时社会经济的转型

 

查看答案

清朝前期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成为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下面清朝疆域示意图空白方框中应该填写的文字是

 

A.珠江流域

B.广东省

C.海南岛

D.南海诸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