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物 | 事迹 |
邹容 | 1903年发表《革命军》,后被清政府逮捕,1905年在狱中被折磨致死,年仅21岁 |
陈天华 | 1903年先后撰写《猛回头》和《警世钟》,后为唤醒国人,于1905年蹈海殉国,年仅30岁 |
徐锡麟 | 1907年夏,发动安庆起义,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徐锡麟死难,年仅34岁 |
秋瑾 | 1907年,为策应安庆起义,因歹徒告密,被捕遇难,年仅32岁 |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 1911年4月,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收殓到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黄花岗 |
材料二 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第二年,中华民国成立,并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但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很快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为了建立独裁统治,一再破坏内阁责任制,而且逐渐走上了复辟帝制的道路,孙中山等领导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等,维护共和制度,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在绝望中死去,但中国陷入军阀割据分裂的局面。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些革命志士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
(2)材料二中的“宪法”指什么?据材料一、二,概括革命党人从准备到发动革命过程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和探究,你能从这些革命志士追求民主的过程中感受到什么样的精神。
西学东渐的过程,是中国仁人志士认识西方、了解西方、学习西方的过程,更是探索中国近代化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西学东渐”发展阶段
阶段 | 时期 | 西学东渐的情况 |
第一阶段 | 1800——1839年 | 1807年英国派马礼逊来华传教,此时嘉靖皇帝厉行闭关政策,严禁传教活动,禁止外国人学习中文。 |
第二阶段 | 1840——1860年 | 一批爱国者从战争中惊醒,他们提倡“师夷长技”……,但却是空谷足音,长久不为清政府所重视 |
第三阶段 | 1860——1895年 | 夷人的成绩被提升为“为西学”……以培养外语、军事、科技人才为目标的新式学堂增多,西式学堂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
第四阶段 | 1895——1900年 | 维新派将人们对西学的认识,由“西艺”推进到了“西政”……到1893年,学会、学堂和报馆达300多个 |
村料二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引进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1)请制作一个表格指出二至四阶段,先进中国人对于学习西学的态度和认识。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中国人时待西学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李鸿章认识到西方枪炮舰船的可怕威力,他大声疾呼,中国必须断然采纳西式船炮来加强自身。1865年,李鸿章开设江南制造总局;1872年他又奏请开设煤铁矿。1895年,李鸿章所推崇的自强运动破产。
材料二 《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逐渐暴露无遗。在孙中山的领导下,资产阶级革命派在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发动武昌起义,并于1912年1月1日宣告中华民国成立,但胜利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
材料三 《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人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状元出身的张謇以极大的爱国热忱倡导“实业救国”,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在一战期间取得较快发展,但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开始每况愈下。
(1)据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动手绘制出一个表格对上述人物的探索活动进行分类总结。
(2)通过以上总结,你发现我国近代历史人物的探索活动有何相似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张謇在家乡南通创办实业,提出了“父教育,母实业”的主张。南通纱厂需要棉花,他创办了垦牧公司,并随即创设了农科大学;为了提高纱厂的棉纱质量与数量,创立了纺织学校;由于来南通旅学和经商的人越来越多,为防止疾病,又开办了医科大学。农科大学、纺织学校、医科大学三所学校合并后,演变为日后著名的南通学院。
材料二: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国人仿效西方民主政治形式,纷纷建党并竞相创办大学,以学校为基地,扩大影响,宣传并实现政纲与主张,培养建国人才。民国初年,大学及具有大学性质的法政专门学堂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著名的厦门大学由爱国华侨陈嘉庚在近代创办。复旦大学、大夏大学、光华大学、海南大学在创办与发展过程中,都得到了海外华侨的大力资助。
(1)据材料一,指出张謇创办大学教育的目的。他在南通发展实业的做法有何特色?
(2)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大学教育兴起的原因。写出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3)综上所述,谈谈大学教育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轿子、马车和帆船等。鸦片战争后,轮船、火车等新式交通工具逐渐传入。
材料二 1865年,英商在北京铺设了半公里的窄轨铁路,并试行小火车。这一举动引起京城市民的惊诧和猜疑,视其为怪物。窄轨铁路很快被清政府责令拆除。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修筑了芦汉、沪宁、津浦铁路,形成近代中国第一个筑路高潮。到1911年,全国铁路总长9292千米。
(1)材料一中交通工具的动力在鸦片战争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2)据材料二,对于火车的引入,近代中国人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转变的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交通工具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 陈独秀的活动 |
1915年 | 创办《青年杂志》 |
1917年 | 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
1919年 | 起草《北京市民宣言》 |
1920年 | 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
1921年 | 当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局书记 |
材料二 1918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的姊妹刊物《每周评论》从这以后,新文化知识分子由批判封建旧传统等——般宣传开始转向宣传现实的政治斗争,把民主与科学思想同时事政治结合起来3五四运动前后,《新青年》刊登了李大钊《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每周评论》也刊载了摘译版《共产党宣言》以及陈独秀《二十世纪俄罗斯的革命》等文章
(1)材料一中陈独秀的活动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2)据材料二,陈独秀等知识分子思想宣传的内容有了哪些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变化的原因。
(3)综上所述,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身上体现了哪些优秀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