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春秋时期奴隶主贵族“临事制刑,不预设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春秋时期奴隶主贵族“临事制刑,不预设法”,可以随意对平民及新兴地主用刑。即使有人制定了一些法律,也会被贵族所垄断,不能让百姓知道,便于贵族随意处置百姓。公元前536年,郑国的子产“铸刑书”,将法律条文铸在鼎上公布于众,开启了中国古代公布成文法的先例。罗马建立共和国后,贵族常常利用对习惯法的解释权,保护自己,损害平民利益,激起了平民的反抗,平民纷纷要求制定成文法。公元前451~450年……将制定的法律刻在板子上公布于罗马广场,此即《十二铜表法》。这是罗马法治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甚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1)据上述材料,比较铸刑鼎与《十二铜表法》的相同之处。

(2)请再列举一部古代法律文献。你能为提高人们的法治意识做一件什么有意义的事情?

 

(1)背景:都是由于贵族任意利用、解释法律,损害百姓利益;方式:都是将法律铸刻在坚固物体上并公布于众;影响: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罗马民法大全》《查士丁尼法典》等。(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办一期宣传我国法律的板报;积极学习法律知识,做法律宣传志愿者等。(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解析】 第(1)问,材料二分别讲述了铸刑鼎和《十二铜表法》的产生背景、方式、影响,所以从这三个方面比较即可。如:背景:都是由于贵族任意利用、解释法律,损害百姓利益;方式:都是将法律铸刻在坚固物体上并公布于众;影响: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2)问,第一小问,《罗马民法大全》《查士丁尼法典》等古代的法律文献都可以,但不能列举材料当中已经出现过的法律文献。第二小问,属于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如:办一期宣传我国法律的板报;积极学习法律知识,做法律宣传志愿者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两汉时期国家的最高学府称为“太学”,承袭了传授儒家经典最高学府的功能。隋朝中央政府成立国子监,一直延续到明清,明代国子监学习《四书》、(五经》,兼习律令、书数等。太学和国子监是封建王朝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在办学育人、繁荣学术、发展科举取士等方面,都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中国和世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材料二  13世纪,欧洲大学在教会支持下逐渐获得自治地位。大学基础课程包括文法、修辞、逻辑、几何、天文、音乐等。专业课程包括法学、医学、神学。以上科目统称为“骑士七艺”,课程的设置一方面受到基督教会的影响,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古代中外教育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二,古代中外教育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主要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哥特式建筑刺破苍穹的升腾气势和室内扑朔迷离的光影变幻,无疑体现了人们彼岸”和“灵魂不朽”的执着观念,极尽宗教的狂热。它们实际上是当时城市文明的象征,是城市解放和富强的纪念,是每个城市公民自我意识的呐喊。从希腊柱式到罗马拱顶,从哥特的神性到文艺复兴的人性,都呈现出一种批判与否定性的继承关系。中国传统的四合院住宅具有严格的轴线对称的格局,极尽强调尊卑、父子、见弟、夫妇、男女、长幼以及内外秩序,带有强烈的封建伦理色彩。四合院的构成呈现一种“和合”精神的群体艺术,以个体建筑的个性牺牲换取整体环境和谐。虽然在时代、类型、地域、民族等方面都有丰富的风格表现,但与西方相比,中国建筑在历史发展中确实存在缺少否定”的事实。

——杜凤霞《中西古代建筑艺术差异比较探析》

(1)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根据材料一,两图建筑共同反映了哪一历史发展阶段的状况?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两种建筑的不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查看答案

(2019说明与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朝大运河始建于605年。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前后共征用五百余万民工,费时六年,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它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对我国以后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材料二:西班牙塞哥维亚古罗马水道桥(渡槽),建于古罗马图拉真大帝(53~117年)时代,至今完好。最初罗马人建造这座渡槽的目的,是将18公里外的弗利奥河水引入城内饮用。为此,古罗马工程师开通了平均坡度为1%的运河。按他们的方式,唯一的天然障碍就是如何跨越克拉莫尔河。为了跨过这一天堑,到达城市坐落的坚固岩层,他们不得不采用大块的砖石,分四部分建成。输水道是由被128根柱子支撑着的双层拱洞构成。输水道顶端是水渠,到现在还在引导流水。这座令人惊叹的双拱建筑镶嵌在壮丽的古城之中,成为塞哥维亚骄傲的象征。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两处工程修建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2)对比材料一、材料二,概括两处工程的相同点。

(3)上述材料中的两处工程均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请任选一处从文明交流的角度谈谈其价值或者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埃及部分文字

古体

构形

读音

字义

大象

3bw

大象

碗+香气

sntr

陶罐

1b

墙+男子

kd

建造

 

甲骨文(部分)

 

 

 

KU6

 

口+指事符

DI

 

LAGAB+KISAL

围墙+庭院

DIB

抓、关、囚

 

树林

SAR(与

SAR“书

写”同音)

园林/书写

 

材料二:古埃及文字创于前3500年,多刻在古埃及人的墓穴中、纪念碑、庙宇的墙壁或石块上。记载和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埃及文化遗产,它的释读成功,使得大批古代埃及文献典籍,如赦令、公文、战报、祭文以及文学作品得以解读,从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中,更加丰富了人们对古老埃及文明的认识。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是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载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古埃及文字和甲骨文有什么相同之处。

(2)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说说今天的汉字和甲骨文什么关系?这反映了中华文明的什么特征?

 

查看答案

(2019河南黑白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司(后)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字得名。鼎呈长方形,用陶范法铸造而成的,鼎身雷纹为地,四周浮雕刻出盘龙及饕餮纹样,重达832.84公斤,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律汇编,也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法典刻在一段巨大的玄武岩石柱上。石柱上端的浮雕象征君权神授,王权不可侵犯;下端刻写的法典铭文,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序言和结语约占全部篇幅的五分之一,语言丰富,辞藻华丽,充满神化、美化汉谟拉比的言辞,是一篇对国王的赞美诗。

(1)材料一反映的两个文明代表的文明属性有何相同点?它们记述历史的文字分别是什么?

(2)通过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两件器物体现出了哪些共同的历史语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