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语言是时代发展的一面镜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下海、打工、跳槽、经济社会、出国留学等语言迅速流行起来,这反映了我国
A.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
B.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
C.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
D.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变革
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的消费变迀,决定这一变迀的根本因素是
A.消费习惯
B.互联网普及
C.经济发展
D.智能手机使用
中国联想集团成功建造“深腾6800”巨型计算机,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备研制高端计算机系统能力的国家。这对推动中国国防、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这表明我国( )
A.“863计划”已完成 B.信息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C.科技强军已实现 D.高等教育形成相当规模
近年来,华为、中兴、航天科工、中芯国际等一批创新型企业脱颖而出,领跑“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加速转变,使中国向“品牌大国”稳步迈进。这主要是由于我国( )
A.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B.高等教育迅速发展
C.努力维护周边地区安全 D.鼓励发展对外贸易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春秋时期奴隶主贵族“临事制刑,不预设法”,可以随意对平民及新兴地主用刑。即使有人制定了一些法律,也会被贵族所垄断,不能让百姓知道,便于贵族随意处置百姓。公元前536年,郑国的子产“铸刑书”,将法律条文铸在鼎上公布于众,开启了中国古代公布成文法的先例。罗马建立共和国后,贵族常常利用对习惯法的解释权,保护自己,损害平民利益,激起了平民的反抗,平民纷纷要求制定成文法。公元前451~450年……将制定的法律刻在板子上公布于罗马广场,此即《十二铜表法》。这是罗马法治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甚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1)据上述材料,比较铸刑鼎与《十二铜表法》的相同之处。
(2)请再列举一部古代法律文献。你能为提高人们的法治意识做一件什么有意义的事情?
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两汉时期国家的最高学府称为“太学”,承袭了传授儒家经典最高学府的功能。隋朝中央政府成立国子监,一直延续到明清,明代国子监学习《四书》、(五经》,兼习律令、书数等。太学和国子监是封建王朝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在办学育人、繁荣学术、发展科举取士等方面,都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中国和世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材料二 13世纪,欧洲大学在教会支持下逐渐获得自治地位。大学基础课程包括文法、修辞、逻辑、几何、天文、音乐等。专业课程包括法学、医学、神学。以上科目统称为“骑士七艺”,课程的设置一方面受到基督教会的影响,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古代中外教育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二,古代中外教育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主要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