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前期,如果有人在衣、食、住、行上出现“洋化”现象,便会为社会舆论所不容。民国初年,不仅归国学子喜欢洋货,而且很多市民也趋向于穿西服、吃西餐等生活方式。这表明
A. 人们仅热衷于西方的衣食
B. 不同人群对“洋货”的态度不同
C. 归国学子引发了衣食“洋化”
D. 人们逐渐接受西方的生活方式
190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最新国文教科书》第一册,因内容新颖,深受欢迎;以后又陆续出版了整套初等、高等小学教科书,除国文外,还包括修身、算术、农业等。这些教科书的出版
A.说明了科举制度已经被废除
B.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
C.揭开了近代教育改革的序幕
D.适应了近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下图反映的情景表明近代中国
A. 书信往来彻底结束
B. 社会礼仪发生变化
C. 信息传递主要靠电话
D. 出现了新兴的职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时人(1846年)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
材料二 1895-1898年,新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万元以上的有60多家,棉纺织厂最多。由于日本棉纱的大量倾销,以及资本雄厚的英、美、德等国纱厂在上海相继设立,加上清政府的苛捐杂税和官吏勒索,沪、苏、杭一带的华资纱厂从1898年起就开始亏损,其他各地纱厂也难以维持。[中%&国教*育^出版~网]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实行扶植民间轻工业、统一货币、关税自主等政策。1928-1937年,中国工业产值年增长率达到8%以上,1936年,工业产值达到近代以来的最高水平。
(1)据材料一,当时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变动出现的原因。
(2)据材料二,这一时期的社会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1898年以后纱厂亏损的原因有哪些?
(3)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影响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19世纪末,清政府逐渐意识到:对于民间资本的残酷排挤是极其不合理的,在此背景下,近代中国所有厂矿企业的资本额中,属于民族资本的商办企业的资本额,由占22.4%上升到70%。材料表明,此时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主要是由于
A.洋务运动的刺激
B.政府政策的放宽
C.列强侵华的放松
D.“实业救国”的推动
李大钊盛赞十月革命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欢呼“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李大钊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
B.李大钊坚信只有向苏俄学习马克思主义才是中国的出路
C.李大钊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D.李大钊主张开展国民大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