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为了克服工业和农业这两个经济部门在发展中不相适应的矛盾,中共中央要求逐步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表明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
A. 扩大农业生产的规模
B. 适应工业建设的需要
C. 保障抗美援朝的胜利
D.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在这场与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的军事较量中,新中国领导人更坚定了加快国家建设和工业化进程的决心,随后新中国
A.实施了“一五”计划
B.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
C.制定了“863”计划
D.确立了科技强军的战略
1954年底,我国手工业合作组织达到4.17万多个,当年产值11.7亿元,相当于1953年产值的2.3倍。到1956年,全国手工业合作社己有10多万个,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这表明
A.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B.公私合营取得显著成效
C.手工业合作化适应了生产发展
D.“一五”计划进展顺利
鲁迅《狂人日记》中说:“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写着两个字是‘吃人’!”揭露了
A.封建礼教禁锢人们思想的本质 B.儒家思想的“仁义道德”
C.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D.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旗袍原来是满族妇女的基本服装,特点是袍身宽大。20世纪20年代,旗袍吸收欧美服装讲求适体和曲线美的优点,经过改良的旗袍,充分体现了女子的曲线美,在上海出现后,很快便流行全国。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笼统排外的思想 B.文明开化之风流行
C.民主共和观念传播 D.裁剪和工艺突出女性的曲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民族工业自19世纪60年代出现以后,发展速度一直比较缓慢,到1895年,中国民族工业数量大数在170家左右,资本总额不足500万元。然而,据不完全统计,1895-1898年间新创办的企业就有62家,资本总额达120多万元,出现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浪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始终保持发展,甚至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材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从分布到类型上都体现出“后天不足”的病症(中国的)资产阶级虽然无力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最表终的胜利,却是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进步力量之一……资产阶级也成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力量,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1)请你根据材料一在下面的年代尺上标出象征着民族工业“出现”和“短暂的春天”对应的时间,并指出在1895-1898年我国出现兴办实业浪潮的思想因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分布到类型上都体现出‘后天不足’的病症”?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的资产阶级是如何“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认为一个国家工业的发展,需要具备哪些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