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民主法制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

民主法制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1954年 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期间,全国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了 118 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大会根据这些意见,对宪法草案进行了认真地修改……这次大会制定了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产生过程具有怎样的特点?依据材料说明这部宪法的性质。

材料二 如果做更深入的思考就会发现 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这一错误不可避免地使人民内部矛盾不是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民主方 法来解决……从而混淆了国体民主和政体民主,把精力过多地集中在国体民主上而忽视了本应 是重点的政体民主建设。与此相适应,党的治国方略、方式就不是与法律化、制度化民主政治建 设相适应的“依法治国”,而只能是适合阶级斗争的“政策治国”。……以上三方面交织在一起,相互强化,最终导致“文革”悲剧。

——宋新滨《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启示》

(2)据材料二,指出“文革”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认为解决问题的主要策略是什么?

材料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吸取了历史的经验教训,加快民主法制建设的步伐,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3)据材料三,概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

 

(1)民主性、广泛性;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原因:没有准确把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忽视了政体民主建设,仅依靠"政策治国",忽视民主制度建设;解决策略是加强法律化、制度化民主政治建设,发展政体民主建设、实行依法治国。 (3)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 【解析】 (1)第一问:根据材料“会议期间,全国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了 118 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可知,这部宪法广泛听取了人民的建议,形成过程具有民主性、广泛性的特点。第二问:根据材料“这次大会制定了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可知,宪法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2)第一问:概括材料“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以 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把精力过多地集中在国体民主上而忽视了本应是重点的政体民主建设。……只能是适合阶级斗争的“政策治国”。……以上三方面交织在一起,相互强化,最终导致“文革”悲剧。”可知,导致文革时期民主法制受到破坏的原因是没有准确把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忽视了政体民主建设,仅依靠"政策治国",忽视民主制度建设。第二问:根据错误原因分析可知,要纠正这一问题就应该加强法律化、制度化的民主政治建设,发展政体民主建设、实行依法治国。 (3)根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形成了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新中国的外交

材料 新中国诞生之初正逢冷战伊始,中国走的又是社会主义道路,因此新中国政府最初 选择的是“一边倒战略”,在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搞好外交关系的同时,与其他亚菲拉国家和 欧美国家建立友好关系。中国在外交实践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求同存 异”的外交方针,对于在冷战期间,各国搁置意识形态争执、发展和平友好的外交关系产生了巨 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中国在坚持“和平共处、求同存异”的基础 上,又提出了 “两条线”战略,而后随着中美、中苏关系的缓和等国际战略局势的演变,中国又适 时调整外交政策,进一步打开外交局面,与亚洲、欧洲、美洲、非洲等各个大陆的众多国家建立了 友好的外交关系。在中国的外交历程中,中美之间的关系变得日益重要,尽管中美之间在某些问题上时看摩擦,但合作共赢一直是中美关系发展的主线。

(1)依据材料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中得出的,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填“正确”;违背材 料所表达意思的,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填“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的,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填“未涉及”。

①新中国成立之初只与社会主义国家交往。(  )

②中苏关系曾经历过由友好到恶化再到缓和的过程。(  )

③中国“两条线”战略是在中苏关系的缓和等背景之下提出的。(  )

④中美关系的改善推动了日本与中国建交。(  )

(2)根据材料,归纳影响国家关系的因素。

 

查看答案

学习中国现代史应形成的整体认识是(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

③中国现代史是中国人民英勇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历史

④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民掌握时间的办法发生了这样的变化:50年代看天上(的太阳),70年代看墙上(的挂钟),80年代看手上(的手表),90年代看腰上(的手机).这主要反映出我国人民(  )

A. 思维方式改变    B. 传统观念更新    C. 科技发明增多    D. 生活水平提高

 

查看答案

2020年3月,国家国防科工局新闻宣传中心携手中国航天基金会等,发起纪念某航天成就五十周年作品征集和评选活动,以下征文可以参选的为

A.《科研数十载,青嵩救苍生》 B.《“嫦娥奔月”》的前世今生

C.《飞天梦一载人航天的重大突破》 D.《从无到有一一<东方红>响彻太空》

 

查看答案

学习历史,需要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表述属于观点是

A.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邓小平于1992年到南方视察并发表讲话

C.1997年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D.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