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甲午战争前,李鸿章认为“海战唯恃船炮”军事优势是战争的关键。但慈禧太后的意识比李...

甲午战争前,李鸿章认为“海战唯恃船炮”军事优势是战争的关键。但慈禧太后的意识比李鸿章的见识更能发挥影响:每年“由海军经费内腾挪三十万两”以建造颐和园。这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军备废弛

B.观念落后

C.资金短缺

D.制度腐败

 

D 【解析】 根据“李鸿章认为“海战唯恃船炮”军事优势是战争的关键。但慈溪太后的意识比李鸿章的见识更能发挥影响:每年“由海军经费内腾挪三十万两”以建造颐和园”,从材料中慈禧挪用海军军费修颐和园等信息反映出,导致了甲午战争的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朽与落后。所以D符合题意,ABC都不是根本原因,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创立于1854年的上海英租界工部局经过10多年的艰苦努力,逐步明确征税范围、完善征税手段、强化追欠制度、细化征税标准、取得各国驻沪领事的同意支持,到1869年终于建立起成熟的税权制度。此事说明

A. 中国近代化在缓慢前进

B. 各国全力支持清政府改革

C. 洋务运动取得重大成果

D. 百日维新推动法治化进程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向日本那样维新变法,学习西方。1895年春,1300多名举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

——据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的救国之道”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公车上书”发生的原因。

材料二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蒙受的屈辱阻碍了中国寻求西方模式的国家认同。五四知识界对西方的幻灭,伴随着亲苏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许多中国人认为俄国革命是中国进行国家建构的唯一成功楷模。

——据徐国琦《中国与大战》等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人的国家模式认同有何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概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的时代使命。

 

 

查看答案

美国历史学家马士在《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一书中描述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了”。“国家地位非常低落”表现在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C.清政府彻底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D.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查看答案

当19世纪历史的帷幕即将落下的时候,在中国北方的大地上,爆发了一场以旧式农民群众和手工业者为主体的声势浩大的反帝爱国运动。这场运动

A.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B.是鸦片战争的直接后果

C.沉重打击了八国联军的气焰

D.导致了《马关条约》的签订

 

查看答案

(2020原创)改革诏令,都是泛泛而言,只讲原则和大道理,只有空泛的目标设定,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英国人赫德说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团队缺乏工作经验。材料表明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

A.变法过程急于求成 B.变法缺乏群众基础

C.领导阶级缺乏经验 D.触动顽固派的利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