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时,科研几乎一片空白,1949年1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1958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随后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建立起各种专业性研究机构,到1965年底,中国专门从事科研的人员达到12万人。这一时期,许多身居海外的知识分子满怀爱国热情,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到1957年春,归国人数就达到3000人,如李四光、邓稼先等,成为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
材料二:“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提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迎来了科学事业发展的春天,1985年,中共中央强调,应当按照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尊重科学技术发展规律,从中国实际出发,对科学技术体制进行有步骤的改革,随后一系列有关科技体制改革的政策相继出台并实施。
材料三: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核技术、空间技术、运载火箭研究、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等尖端科学技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对于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1)依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科研能够取得重大突破的原因有哪些。
(2)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国家在推动科技发展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尖端科技取得突破的原因有哪些。综上所述,请你为如何推动我国科技发展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2019原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1990年中国城镇人口变化趋势图
材料二 中国的城市化不可避免。到2030年,将有超过十几亿人生活在中国的城市中,需要以前所未见的规模进行建设。这就赋予中国一个独一无二的机会:以一种支持经济增长、保护环境、为其国民提供尽可能高的生活品质,并会引起一波极具价值的新技术潮流的方式,去创建和开发自己的城市。如果应对得当,这些发展将不仅会造福中国,而且还将对21世纪的世界其他国家产生深远影响。
(1)根据材料一,C—D段我国城镇人口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一,E—F段我国城市人口持续增长,请简述理由。
(3)根据材料二,谈谈你对城市化发展进程的认识。
(2019说明与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78年至2007年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保持持续的快速增长,在1978年至2007年的30年中,有16年超过10%,只有3年低于7%。近30年中,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14倍。如果按相同速度发展,GDP年均增长9.82%,平均7年多翻一番,约15年翻两番。
材料三:“一带一路”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三大战略之一,作为其中重要支点,河南元素不可或缺。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来以后,河南主动与之对接,努力打造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了自贸试验区、航空港、郑欧班列等,建立了“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库,不断增强内陆腹地“一带一路”战略的支撑作用。在空中丝绸之路,目前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已开通客运航线187条、全货运航线34条,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2016年货邮吞吐量为45.7万吨,跃居国内机场前列。在陆上丝绸之路,已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境内核心物流集疏枢纽,网络遍布欧盟和俄罗斯及中亚地区的120多个城市。
——摘编自大河网新闻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深圳发生如此重大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这一期间,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过较大影响的重要事件。
(3)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分析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趋势。结合现实生活,举一例谈谈改革开放给你的生活带来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业变化 | 1953年农轻重比例(%) | 1957年农轻重比例(%) |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
农业 | 52.8 | 43.5 | 4.5 |
轻工业 | 29.6 | 29.2 | 12.8 |
重工业 | 17.6 | 27.3 | 25.4 |
材料二 从1953年起,我国开始进行“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把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个体经济联合起来走合作化的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则采取了加工订货和公私合营的方式。
——摘自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三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摘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1)材料一图表中,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规划?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途径和方式。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资料的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中国共产党做出了哪些决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 历史事件 |
1949年10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1950年10月 |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 |
1953年底 | 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1957年底 |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
1961年 | 美国发动越南战争 |
1971年10月 |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
1972年2月 | 尼克松访华 |
1972年9月 | 中日建交 |
材料二 进入新时期,中国更加积极地活跃在国际舞台上。1981年以来,我国积极参加国际维和行动。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成功召开。同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让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到2011年,中国已同171个国家建交。到2012年,中国已在105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350多所孔子学院。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必将对21世纪的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1)请从材料一中任意选取三个有关联的历史事件,通过设计示意图的形式将其关系展示出来,并说明设计理由。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时期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作用。
(3)综上所述,你得到了哪些关于国家发展对外关系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2001年以来,“中国制造”与世界经济的融合进一步加快。2012年,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达到1.9万亿元,比2002年增长5.6倍;机电设备类商品出口8632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6.4倍……。随着中国出口的快速增长,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广业竞争力大幅提升,“中国智造”“中国创造”等誉词扑面而来,中国正在由“贴牌大国”向“品牌大国”稳步迈进。据统计,2011年我国共授权发明专利17.2万件,其中企业的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更是迅猛增加,与此同时,我国国际专利申请量已经跃居世界第四位。
(1)比较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概括指出我国工业制造领域发生的变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原因。
(3)综上所述,关于擦亮“品牌大国”的名片,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请举出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