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之洞在《劝学篇·设学》中提出,“中学为体”,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之洞在《劝学篇·设学》中提出,“中学为体”,是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是主张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效仿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律例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以挽回清王朝江河日下的颓势。

材料二  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各种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当事人称:“戊戌变法,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材料三  孙中山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为自己的座右铭,强调要“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新创”。他主张进行彻底的政治革新以实现民族的新生,但是在具体实施上,孙中山又受制于各种因素,没能彻底实行自己的政治理想,如三民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纲领,辛亥革命最终也在“一片胜利的欢呼中失败了”。

(1)综合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表格的形式对材料中的三位人物从进步性和局限性两个方面进行比较。

(2)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发现中国的近代化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1) 人物 进步性 局限性 张之洞 主张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效仿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律例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 不主张从根本上改变封建制度(或希望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康有为 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变法图强 急于求成,引发了较大的社会动荡,把希望仅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没有发动人民群众等 孙中山 主张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进行彻底的政治革新,通过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纲领;不彻底 (2)特点:艰难曲折,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技术深入到制度探索。 【解析】 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9河南黑白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司(后)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字得名。鼎呈长方形,用陶范法铸造而成的,鼎身雷纹为地,四周浮雕刻出盘龙及饕餮纹样,重达832.84公斤,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律汇编,也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法典刻在一段巨大的玄武岩石柱上。石柱上端的浮雕象征君权神授,王权不可侵犯;下端刻写的法典铭文,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序言和结语约占全部篇幅的五分之一,语言丰富,辞藻华丽,充满神化、美化汉谟拉比的言辞,是一篇对国王的赞美诗。

(1)材料一反映的两个文明代表的文明属性有何相同点?它们记述历史的文字分别是什么?

(2)通过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两件器物体现出了哪些共同的历史语言

 

查看答案

观察下列图示,撰写历史短文。

要求:(1)题目自拟。

(2)从图示所对应的历史事件中任选五个对图示中的主体进行论述,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感悟。

(3)史实准确,表述成文,2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改革是指在现有的政治体制之内实行变革。通常一个改革是否成功会影响一个国家命运。若成功可让该国走向稳定局势,若失败可能遭致内乱或冲突。结合以下图示,以《变革》为题撰写一篇历史小短文。

要求:(1)文中需包含图示所反映的六个历史事件及其影响,并写出你从中获得的感悟。

(2)史实准确,表述成文,字数260字左右。

 

查看答案

让我们走进历史长河,解读中国国力盛衰和国际地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探究。

探究一:古代史上中国曾是世界上的强国之一。

材料一:公元前146年,罗马灭掉迦太基,征服希腊,迎来了辉煌。五年之后,汉武帝登基,从政治、思想、经济、军事上巩固了大一统。此时的罗马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一次又一次奴隶起义的打击使它渐渐衰落。而西汉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疆域最大、国立最强盛的国家,同时也是对外交流最为频繁的国家。

(1)材料中的“巩固了大一统”在思想方面的措施是什么?请写出材料所涉及的罗马奴隶起义一次。

材料二:唐朝时农耕技术提高,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生产工具。唐朝经济繁荣,人口繁盛,据保守估计,其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8000万之多。唐朝的高度文明影响了日本、新罗、高丽、越南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唐朝国力在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因此华人也被称为“唐人”。

(2)材料中涉及的“重要生产工具”包括哪些(列举一例即可)?材料中的“鼎盛时期”在历史上称为什么?在受“唐朝的高度文明影响”的国家中,曾派出遣唐使的有哪些国家?

材料三:虽然很多人都在抨击明朝监视官民的特权机构是多么的可怕,但不能否认的是明朝的确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明朝强盛时期也就是“七下西洋”的时候,作为世界上最早的游历世界的海军,背后也印证了明朝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制造技术。

(3)材料中涉及的“监视官民的特权机构”有哪些?一例即可,材料中的“七下西洋”是哪位航海家的成就?


 

探究二:清朝,中国在世界上慢慢落伍、国际地位下降。

材料四:清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严厉限制海上贸易…… 1757 年,清廷下令关闭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4)材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实行的是什么政策?

材料五:1901 年,慈禧太后对于列强提出的条款没有任何改动即全盘接受,列强已经完全控制和左右清政府,使其成为统治中国的工具。在其后参与的一系列国际活动中,中国均被列为三等国。

(5)材料反映了哪一条约带给中国的危害?根据材料写出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探究三:世界格局的演变中,中国逐渐从边缘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

材料六:一战后,帝国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对列强关系进行调整、对世界秩序重新安排,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构建中,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却成为列强博弈的牺牲品.

(6)材料中的“成为列强博弈的牺牲品”主要体现在哪两大条约的签订中?

材料七:二战后,由于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陷入了对抗状态。在这种国际环境下,新中国不断调整外交策略,取得许多重大外交成果,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7)材料中的“对抗”导致哪一世界格局的形成?这一格局以苏联为首的军事集团是什么?

材料八:当今世界,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俄罗斯继承苏联大国地位,在国际舞台上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日本积极争取成为政治大国,欧洲说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8)材料反映了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什么趋势?

(9)你认为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中国该如何应对?

材料九:中国是东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欧洲则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情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中国主张“和而不同”,而欧盟强调“多元一体”中欧要共同努力,促进人类各种文明之花竞相开放。

(10)依据材料,谈谈你对文明的理解。

 

查看答案

材料一、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殖民者的足迹已经遍布世界各大洲。当列强的触角伸向长期封闭的中国,无论是否愿意,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间的接触已经是不可避免。在西方国家先进的武器和军事制度面前,清朝军队不堪一击,中国开始成为西方国家侵略、掠夺的对象。

(1)“中国开始成为西方国家侵略、掠夺的对象”始自于那次战争?列举与这次战争相关的不平等条约两个。

(2)面对西方国家先进武器和近代化的军事制度,19世纪60年代中国的地主阶级开始寻求强兵之路,军事方面他们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对于抗日战争何时开始,中共七大《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说过:“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从1931年开始的。”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整整14年,而不是8年。在东北三省,除各种抗日义勇军,中国共产党组织抗日力量,直接同日本进行了极其艰苦的斗争。中共满洲省委指示各地党组织自1932年起,组建了由汉、满、朝鲜、蒙古、回等民族的爱国知识参加的十余支抗日游击队。

(3)14年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依据材料,指出东北地区的抗日力量有哪些?

材料三、当日本帝国主义的魔爪伸向华北大地之时,中国共产党人向劳动大众发出抵御侵略、保卫华北的号召,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斗争。严峻的形势使北平的学生们痛感“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4)北平学生组织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被称为什么?该运动的影响是什么?

材料四、全面侵华战争中,日军在中国战场伤亡130余万,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在各个战场伤亡人数之首。日军侵华的战费约121亿美元,相当于它全部战费的35%。太平洋战争前,日本陆军3/5以上的兵力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上,从而减轻了日军对美英的打击。中国国民党和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5)国民党和共产党军队各自承担的抗战任务是什么?各举一著名战役。

材料五“虽然从实际情况来讲中国为了这场战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建设。但是,中国获取的战略利益是最大的。它成功的遏制美国势力在中国周边的扩张,给新中国争取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发展环境。”

(6)材料五中“这场战争”指的是什么?列举中美双方的指挥官一位。依据材料,指出中国在这场战争中获得的战略利益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