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在1955年以前,国家下达的农业生产计划指标多达280项,详尽规定各种农作物的播种面积、播种时间、技术措施、收割期限、产量等。此举产生的影响是( )
A.提高了农庄干部和庄员的生产积极性 B.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C.束缚了集体农庄的生产自主权 D.揭开了苏联农业改革的序幕
(2019原创)1931年苏联进口机器设备约占全世界设备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1932年上升到了二分之一,1932年在苏联工作的外国技术人员约2万人,到第二个五年计划结束时,苏联的工业总产量已经跃居为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由此可见,“苏联工业总产量跃居为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是由于( )
A.决策者的作用 B.“一五”“二五”计划的实施
C.充分利用国外人才和技术支持 D.改革开放的推动
苏联钢产量由1928年的430万吨,增加到1940年的1830万吨。1928-1937年,建成大型企业6000多个,建立飞机、汽车、化工、机器制造等新型工业部门。这反映了苏联( )
A. 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B. 重工业发展迅速
C. 斯大林模式制约发展 D. 完成农业集体化
(2019原创)《俄国史》记载:20世纪20年代“社会主义商店”虽然享有政府的优惠待遇和较低价格。但常被人认为“不如私人商店”。因为私人商店一般能提供更快捷、更舒适的服务和较好的质量、较多的品种。这表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A.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B.提升了企业服务质量,方便人们生活
C.削弱了社会主义经济主导地位 D.为其他国家改革提供了借鉴
观察下图,其中1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农奴制改革的进行
B. —五计划超额完成
C.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D.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2018荆门)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20世纪2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两极格局体系
C.一超多强的国际体系 D.世界多极化格局